最低工資調漲3.18% 勞部:將CPI漲幅1.76%全數反映
勞動部26日舉辦最低工資審議會會後記者會,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出席說明。圖/林莉
勞動部26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歷經長達4小時的勞資磋商後拍板,最低工資月薪爲29,500元、時薪196元,調幅均爲3.18%。後續勞動部將陳報行政院覈定後公告實施,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
前總統蔡英文任內8年及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最低工資每年調漲。月薪自2016年的20,008元,逐年提升至2026年的29,500元,調幅47.4%;時薪則從120元提升至196元,調幅63.3%,加上本次調升爲連10年上調。
勞動部舉辦最低工資審議會會後記者會,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琦雅共同說明最低工資相關問題。洪申翰指出,本次調升預估約247萬名勞工受惠,其中本國勞工約208萬人、移工38.93萬。
此次最大爭點在於GDP成長成果如何共享。審議委員指出,僱主團體認爲調幅不得超過3%,並主張分配GDP的25%,比照疫情期間,讓勞方分享四分之一成果;勞方則認爲應有至少4%調幅,經多輪討論後,雙方最終同意將CPI漲幅1.76%全數反映,並納入GDP的三分之一,換算得出3.18%的漲幅。
除調幅爭議外,勞資雙方也聚焦政策配套。委員指出,產業反應疫情期間僅43%企業成功申請補貼,程序過於繁瑣。對此,洪申翰表示,未來將與經濟部進行跨部會協商,達到兼顧勞工照顧與產業發展的目標。本次最低工資維持「月薪、時薪不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