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須自費 預立醫囑簽署率低
6年來預立醫療決定(AD)簽署率僅0.45%、約10萬人。(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自2019年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鼓勵民衆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但6年來簽署率僅0.45%、約10萬人簽署,主因是ACP自費需2000~3500元,降低民衆意願。立委呼籲修法,擴大ACP健保給付對象及執行場域。
據統計,前年約2.4萬人簽署AD,去年微增至2.5萬人,顯示推廣不利。健保署去年開放4族羣納ACP健保給付,5月起再新增「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人」、「65歲以上多重慢性病病人」兩對象,估180萬人受惠,目標年增2萬人、今年達4萬人簽署。
立委王育敏指出,衛福部長邱泰源曾公開表示,將以2026年全民免費爲目標,未來其他年齡重大傷病或慢性病者,有意願簽署是否也能納補助。邱泰源迴應,健保資源有限,無法全民免費,未來會再爭取擴大。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補充,目前預立醫囑簽署高峰,落在60歲以上族羣,希望「錢用在刀口上」。
立委劉建國表示,民衆預約ACP等待時間過長,北市聯醫要排1到3個月,顯示醫療現場量能不足,建議擴大執行場域、增加諮商量能,開放護理機構、長照機構、心理治療所等,也能提供ACP及籤立預立醫囑。
劉越萍迴應表示,諮商過程中,團隊須對醫療介入措施有清楚描述,諮商品質纔會好,因此須在醫療院所執行。依現行法規,醫院如有附設長照機構,諮商團隊可將服務「外展」到其他機構。若要解決諮商塞車問題,衛福部傾向不擴大執行場域,而是增加門診,或團隊開放非專任人員、強化外展服務來提升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