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預立醫囑簽署率低 沒錢又沒人(蔡明忠)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迄今,預立醫囑簽署率卻不到1%,衛福部應另編公務預算支應,ACP纔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能什麼都慷健保之慨。(本報資料照)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迄今,預立醫囑簽署率卻不到1%,主要因爲預立醫療諮商(ACP)需自費約2000~3500元,花錢降低了民衆主動意願,《病主法》主責單位是衛福部醫事司,給付卻全由財務吃緊的健保署支應,當然拿不出更多錢挹注推廣,衛福部應另編公務預算支應,ACP纔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能什麼都慷健保之慨。
我國2019年推動《病主法》,鼓勵民衆經ACP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拒絕延命措施,自主替生命預做選擇。然而《病主法》施行了6年,預立醫囑僅10萬人簽署,簽署率0.45%,十分的低。
雖然健保自今年5月起擴大給付65歲以上重大傷病及多重慢性病患2對象,民衆免付費,估計180萬人受惠,衛福部目標增加2萬人,讓今年簽署人數達到4萬,但離衛福部原本2026年全民免費目標相去有天壤之別。
ACP與簽署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不同的是,DNR不需經過專業醫療團隊的諮商,在推廣起來程序就簡單多了,也較容易,但簽署AD,需經過ACP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自然就會洐生費用,但要民衆自費2000~3500元去做ACP進而簽署AD,除非有特別關注《病主法》或是有其他原因,否則一般民衆不太容易主動去做,這也是爲什麼AD簽署率,一直低迷的原因。
由於ACP是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爲了推動AD簽署,健保署因而免費給付輕度失智、65歲以上重大傷病且是安寧病患及居家醫療整合計劃收案者做ACP,但這類病患很有限,即便健保署今年5月再擴大2對象,可以預期的是,簽署率仍然高不起來。
推動簽署AD只單靠健保財務支應是不夠的,尤其健保本身的財務已十分吃緊,加上總額制度,點值不斷滑落,衛福部若有心拉高AD簽署率,應增編預算,擴大免費對象,鼓勵民衆做ACP進而簽署AD。
除了預算經費之外,有醫院因諮商AD簽署的人力不足,導致諮商預約民衆要排1到3個月,針對醫院諮商人力不足的部分,衛福部也應有鼓勵對策,唯有預算及人力充裕雙管齊下,AD簽署率纔有機會起死回生。
(作者爲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前彰化醫師公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