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資產管理論壇》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 範建得:高雄射三箭 翻轉成綠金城市

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範建得。圖/顏謙隆

在高雄設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能有什麼內涵?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範建得15日表示,把高雄的「稀有風險」:把夠大的排碳轉化爲綠色金融,開發各項種減碳,碳排負擔轉化成爲資產,形成淨零和金融間的關係,藉由綠色金融實證及國際鏈結,讓高雄導入能連結國際的「ESG Financial Market」的數位孿生平臺碳治理機制。

「高雄有十分明確的需求!」,範建得參加工商時報《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論壇,以「南方崛起─資產管理髮展新紀元」爲題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高雄以重工業爲發展主軸,因此排碳一直很高,2022年估計即佔了臺灣的五分之一碳排,其中9成是很難以淨零的高碳排。近10、20年來,全球最重要的就是排碳問題;同時推動ESG的概念,資金的處理或投資上都要流向生態,社會責任,及淨零等治理等。

範建得表示,高雄最有能力透過碳定價工具,以工業及港都城市淨零轉型的穩定需求,孵化創新金融科技並導入綠色金融,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綠色資產,高雄能以後發者角色進入這個國際市場,以目前的條件,是最強大的!估計可帶動並開啓高雄追求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

因此,清大永續學院團隊與高雄市政府各局處討論,高雄需要藉由綠金翻轉,於是,進一步提出「高雄三支金箭」的整合策略,包括1、碳權主軸策略:公私協力的碳權開發,化負債爲資產以創造籌碼,從城市治理角度設計碳權與碳費制度,結合城市建設與減碳目標。範建得說,把過往編預算付碳權的階段,換成碳權額外效益率,能讓政策有轉身的機會。

2、綠色金融科技園區:結合金管會與高市府資源,打造可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應用環境。範建得表示,ESG新商品的風險在那裡?怎麼樣能夠進到專業體系?要從負擔減碳的義務,轉算成爲財務寶庫的資產,融入到財務關係。金管會和高雄合作的第一個綠色金融科技園區,已累積一些經驗,期盼高雄能夠透過探尋ESG的過程,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綠色資產,也就是ESG資產,在金融科技園區裡進行實證,把高雄導進連結國際ESG Financial Park,高雄將能源源不斷產生碳資產。

3、資產管理工具開發:透過碳權、綠債與綠色商品化機制,建立可交易、可追蹤的金融工具,帶動整體產業升級與投資活水。範建得表示,16日將成立一個醫療機構淨零聯盟作爲臺灣的示範,醫療機構的淨零亦是創造綠色經濟價值。此外,23日將舉辦論壇,許多新加坡夥伴來臺做中學。「這三件事串聯起來,當我們把資產管理中心建立起來,將會從產品,到市場化,到交易,走向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