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議指「爆破馬太鞍堰塞湖不可行」 陳駿季:傅崐萁應尊重專業

農業部長陳駿季。圖/行政院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行政院會今天聽取農業部及內政部提出報告,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專家會議思考過爆破、虹吸和開闢便道去降挖堰塞湖,但短時間內幾乎都不可行,因此決定採取有效監測水位並做預防性撤離。他強調,立委傅崐萁和他都不是工程專家,應該尊重專業意見。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從7月26日成立應變小組後,召開過3次專家會議,也舉行過2次跨部會專家會議,還做了17次取項分析,所有會議的討論重點,首在分析如果壩體不安全可能造成的結果?分析出4種最可能影響下游民衆的情境,包括自然溢流、因颱風豪雨造成溢流、地震,最後是從壩體縫隙造成管涌。

專家團隊第二個討論重點是如何安全移除壩體,3種可能做法包括爆破、虹吸和開闢便道去降挖。她強調,專家會議第一個覺得不可能進行爆破,以免造成周圍山壁土時更大規模的崩塌。虹吸和壩頂降挖都考慮到壩體結構並不穩定、骨質鬆軟,工程人車都沒有道路可通行,所以幾乎不可能立即移除壩體。

陳駿季說,專家會議當時決定現階段最重要是有效監測水位,當發現危險時能及早預防性撤離,這是最有效方法,他指出,後續的水位監測和撤離區疏散,都是因爲前面的團隊做了非常多事。

對於傅崐萁主張可用爆破方式解決堰塞湖問題,陳駿季說,傅崐萁和他都不是工程專家,針對壩頂的處理一定要根據專業分析的意見,而且草嶺潭堰塞湖也不是用爆破方式處理,尤其馬太鞍的現況,如果爆破可能引起更大的落石。

林保署長林華慶強調,現有幾個方法不可行不是行政機關做的決定,都是國內水利、災防相關專家討論的結果。原本預估就算風平浪靜,堰塞湖在10月初也會溢流,在2個月內不可能開一條路去那麼深的山區施作開挖;爆破則必須很精準,不能貿然爆破否則可能造成更大的災害。

另一方面,陳駿季也遭質疑,曾經說過堰塞湖沒有立即溢流的危險。陳駿季強調,8月13日的時間、情境和現在都不一樣,當天楊柳颱風在太麻里登陸,前一天已經撤離相關居民,當時很多立委關切壩體是否會立即潰堤?他迴應馬太鞍堰塞湖當下不是滿水位,距離壩頂還有50公尺,以當時豪雨評估不會溢流,結構也相對穩定,因此根據專家會議結論這樣發言。

他強調,外界的說法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故意拼湊,他的重點是在第二句話,農業部仍會努力積極從事防護作爲。事實上8月13日後更進一步派遣人力探勘,放置水位計,就是要更精準監測預警,讓中下游民衆可以及時撤離。不能用當時的情境連結現在的情況,污衊農業部沒有任何作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