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全球關稅風暴下的投資機遇與挑戰

這一系列關稅措施對全球經濟及各行業產生了顯著影響,尤其是科技產業、成衣製鞋產業和軍工航太產業。探討這些產業所受到的影響,以及投資者在這種環境下可以尋找的投資機會。

關稅戰對科技產業的影響顯著。關稅的增加直接提高了美國進口IT產品的成本,進而削弱了終端市場的需求。據統計,2024年美國市場在全球伺服器需求中佔32%、筆電佔31%、PC佔28%、智慧型手機佔11%。關稅的實施,預計將導致美國市場的PC和智慧型手機需求下降10%,這使得2025年全球PC和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估均遭到下調。

其中,PC出貨量將從原預估的2.60億臺下修至2.49億臺,年增率從5.8%下修至1.4%。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則從原預估的12.88億支下修至12.65億支,年增率由5.0%下調至3.1%。然而,伺服器需求相對穩定,因爲伺服器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且根據美墨加協定(USMCA),自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伺服器仍享有免稅待遇。因此,2025年全球伺服器需求預計將大致維持在原預估的1,260萬臺,年增率爲4.3%。

至於關稅戰對成衣製鞋產業的影響。過去幾年,成衣與製鞋產業的生產基地,逐步從中國分散至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地。然而,川普政府對這些地區實施高達34%至49%的對等關稅,使得品牌商的生產基地分散策略難以奏效。品牌商面臨產品售價調漲和需求衝擊的雙重壓力,獲利能力受嚴重侵蝕。

據敏感性分析,成衣和製鞋業者在不同關稅情境下將面臨不同程度的關稅分擔壓力。當關稅在25%以下時,製鞋業者被要求分擔關稅的可能性較小,而成衣業者的關稅分擔比例則取決於客戶類型;當關稅達到35%時,成衣和製鞋業者可能分別有20%至40%、5%至10%的客戶要求分擔關稅;當關稅超過45%時,成衣和製鞋業者要求分擔關稅的客戶比例可能分別提升至40%以上和10%至20%。

關稅戰對軍工航太產業的影響則相對有限。臺灣的航太零組件廠商主要供應波音737及LEAP引擎的零組件。儘管臺灣對等關稅達32%,但航太零組件所需鋼鐵、鋁材及複合材料並未適用此次新增關稅,而是依據232條款課徵25%稅率。

由於波音的商用飛機組裝廠位於美國本土,加上疫後商用飛機需求依然強勁,波音可以將關稅成本轉嫁給航空公司。臺灣的航太零組件廠商提供的多爲波音機身零組件及LEAP引擎零組件,這些合約通常是長期訂單,且合約中明確規定運費與關稅由客戶承擔。因此,美國加徵關稅對臺灣航太業的影響相對有限。

總結而言,在關稅風暴中相對不受衝擊的產業,可能成爲較好的投資機會,例如伺服器和軍工航太。伺服器的需求相對穩定,加上部分出貨到美國的伺服器供應鏈在美國或墨西哥生產,因此受關稅影響較小。伺服器營收重較高的公司可能成爲投資首選。在軍工航太方面,由於關稅對臺灣航太產業的影響有限,加上波音有能力將成本轉嫁給航空公司,因投資價值也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