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當前TACO交易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然而,資本市場卻沒有如預期陷入恐慌,反而在過去幾周大幅反彈,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新高。市場並不是忽視川普的貿易戰威脅,而是再度押注川普的經典行爲模式-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也就是「川普總在最後關頭退縮」。
川普自稱關稅人(Tariff Man),並多次強調關稅是與他國談判的「極大利器」。然而,觀察其第一任期的政策軌跡不難發現,每當市場或產業反彈聲浪過大,他往往選擇妥協甚至撤回原本的強硬立場。舉例而言,2018年川普雖然對中國加徵數百億美元商品的關稅,但手機與筆電等消費電子卻多次延後生效,最終甚至列爲長期豁免清單。
蘋果等大型企業的遊說明顯發揮影響力,川普在壓力下選擇「放過蘋果」。進入2025年後,川普再度執政,雖延續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但從科技類商品的關稅豁免,到近期輝達AI晶片禁令的解除等消息來看,川普「嘴巴很硬,手卻很軟」的習慣依舊如故,TACO現象再度浮現。
過去幾周,美股強勁反彈,科技股再創新高,原因不在於川普政策的確定性,而在於「市場相信川普終究會退縮」。這是一場對「政治行爲模式」的定價。
若TACO模式延續,可預期下一波潛在「川普退縮」可能創造的投資機會,包含晶片關稅、藥品關稅、臺灣出口美國關稅等。
川普針對半導體產品加徵關稅一事已納入美國《232條款》國安調查領域,但截至目前尚未公佈具體稅率與執行時間。若未來真的宣佈實施,短期雖可能引發市場重創,但恐慌過後市場可能再押注部分客戶(如蘋果或輝達)將可獲得特別豁免以降低衝擊,屆時再度形成短線交易契機。
川普爲強化美國醫療供應鏈自主性擬對進口藥品與原料藥加徵關稅,但美國醫療體系對中國與印度的依存度極高,若關稅真實落地將導致藥價上升,觸發輿論與政治壓力,市場可能再度押注川普最終「縮手」,這對美國大型製藥商反而構成利多。
臺灣目前爲少數屬於美國貿易主要對手當中尚未收到最新關稅通知書者,市場目前預期臺灣恐將被課徵15~20%關稅,倘若最終關稅高於此基準恐引發股市修正。然而,基於地緣政治與供應鏈戰略考量,川普或許會最終選擇對臺灣「嘴巴硬但實質寬容」,形成市場交易機會。
儘管TACO爲市場帶來短期交易機會,但也隱藏着風險。川普的「退縮」多半來自政治壓力與金融市場的反應。若市場普遍預期其會退縮,而缺乏金融市場的震盪或企業的強烈反對聲浪,反而可能讓川普認爲可以「真的出手」,例如全面落實高關稅政策。
一旦市場判斷錯誤,TACO失靈,真正的關稅衝擊將落在企業成本、供應鏈延宕、最終消費價格與通膨壓力上,導致企業獲利下修與股價重挫。屆時,原本押注TACO的多頭交易將面臨快速反轉。投資人應該在享受TACO行情時,保留風險對衝工具與動態調整的靈活性。一旦川普不再「chicken out」,市場恐將迎來關稅風暴的真正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