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關稅後座力將逐漸顯現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研究,關稅對經濟的衝擊不容小覷。其中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GDP、投資、就業和實際工資的下降,以及通膨的上升。即使在無外國報復的情境下,10%、15%、20%的關稅將分別使美國GDP於未來一年下滑0.44、0.67與0.89個百分點;若納入各國報復反制,則影響更擴大至0.89、1.33與1.77個百分點。以美國近年約2%的GDP增長來看,影響幅度可觀。

歷史經驗亦印證關稅將推升進口成本與終端價格,壓抑實質購買力。2018至2019年川普執政期間的美中貿易戰,即導致美國GDP成長受壓,並將成本轉嫁至企業與消費者。若此次對大多數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全面實施,其規模與衝擊將遠超上一輪貿易戰,並可能推升通膨壓力,使聯準會延後降息。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亦估算,10%、15%、20%的關稅政策,分別將推升美國通膨率0.55、0.83與1.10個百分點;若考慮報復措施,通膨升幅更達1.10、1.65與2.20個百分點。

儘管新一輪關稅尚未實施,市場預期已對消費行爲產生影響。2025年第一季美國零售銷售數據疲軟,4月月增率僅0.1%,不及預期的0.4%。傢俱、家電、電子產品等耐久財類別銷售下滑,顯示消費者已預期價格將上漲,開始抑制非必要支出。

多家零售巨頭如Walmart、Best Buy、Nike已預告因應關稅將調漲售價,Procter & Gamble、Stanley Black & Decker、Ford、Target等亦警告,若關稅不解除,勢必轉嫁成本至消費者。這將進一步侵蝕消費力,壓縮企業利潤,形成惡性循環。

從最新企業財報季觀察,關稅已成核心議題。根據FactSet數據,標普500成分股中有411家企業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及「關稅」一詞,創十年新高;另有381家提及「不確定性」,爲2020年來最高水準。企業對未來投資與擴張計劃轉趨保守,製造業訂單明顯萎縮,消費信心下滑。大多數公司對下半年展望持謹慎態度,預估下半年財報與財測將面臨進一步下修壓力。

綜上所述,儘管市場近期反彈,關稅對經濟基本面、零售與企業獲利的潛在壓力不可忽視。市場對關稅政策過度樂觀恐掩蓋潛藏風險。關稅對企業與消費者形成雙重壓力,預料將對美國經濟與企業盈餘帶來持續挑戰。

就臺股而言,目前仍處於「短多中空」格局,建議投資人聚焦具備剛性需求的AI相關個股,避開需求下修風險較高的族羣,例如PC、手機、消費性電子、成衣、製鞋、自行車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