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Fed放鴿 關鍵在於降息多少、爲何降息

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預期聯準會將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的機率高達9成,降息2碼的可能性則約爲1成。儘管如此,若聯準會最終選擇降息2碼,只要能有效溝通其政策立場爲「預防性調整」而非「危機應對」,市場反應未必悲觀,甚至可能視爲利多。

聯準會在決定降息幅度時,通常會綜合考量四大因素:經濟基本面、金融市場狀況、通膨壓力,以及政策溝通策略。

一次降息1碼,通常代表政策微調,目的在於穩定市場預期,避免過度反應。這類情境多見於:1.經濟成長放緩但未衰退,例如GDP成長低於預期但仍維持正值;2.通膨略低於目標,如核心PCE略低於2%,但未出現通縮;3.金融市場波動但未失序,如股市修正或信貸利差擴大;4.預防性降息,如2019年因應貿易戰與全球不確定性;5.政策溝通穩健,維持市場信心與預期一致性。

若聯準會選擇一次降息2碼或更多,通常代表政策需迅速應對潛在風險,常見於:1.突發金融危機或市場崩跌,如2008年金融海嘯或2020年疫情初期;2.經濟數據急劇惡化,例如失業率暴增、PMI崩跌;3.通膨快速下滑或通縮風險升高;4.信用緊縮或流動性枯竭;5.政策溝通轉向「危機模式」,伴隨緊急記者會與強烈支持經濟的措辭。

歷史經驗顯示,股市對不同降息幅度的反應存在顯著差異。降息1碼的情境下市場多半會提前反應。在降息預期升溫的情況下,股市往往提前上漲。若經濟未陷入衰退,S&P 500指數在降息後12個月的平均漲幅可達15%至20%;反之,若經濟步入衰退,則可能出現約10%的負報酬。

降息2碼以上往往出現在空頭市場中,股市此時多已大幅下挫,具備短期反彈契機。拉長時間來看,若政策組合迅速到位、信用市場止穩,則股市可能持續迎來強勁反彈;但若信用與景氣持續惡化(如2008年秋至2009年初),則仍可能延續跌勢。

綜合而言,降息1碼通常是風險可控的訊號,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而降息2碼雖可能反映經濟壓力升高,但若伴隨明確的政策溝通與穩定的經濟數據,市場仍可能將其解讀爲「政策支持」而非「經濟崩壞」。

因此,若聯準會9月份選擇降息1碼,應可視爲對經濟與股市的正面訊號;即便降息2碼,只要政策立場清晰且經濟基本面仍具韌性,也可視爲加大支持力道的利多。

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中,以下幾個族羣值得關注,1.科技與成長股:利率下降有助於提升未來現金流折現價值,尤其是AI、雲端、半導體等高成長產業;2.房地產與REITs:資金成本下降,資產估值重塑空間擴大,有助於提升資產吸引力;3.高股息與防禦型類股:在經濟不確定性下,穩定現金流企業更受青睞;4.中期債券與投資等級債:根據歷史經驗,降息週期下投資等級債年化報酬率可達6.8%,優於現金部位。

聯準會的降息決策不僅是貨幣政策的轉折,更是資產價格重定價的起點。對投資人而言,關鍵不在於猜測降息幅度,而在於理解政策背後的邏輯與市場的反應機制。無論是降息1碼或2碼,只要政策溝通得當、經濟數據穩定,市場都可能以正面態度解讀。在這樣的環境下,資產配置策略也應隨之調整,把握利率週期轉折所帶來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