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民專欄-晶片100%關稅震撼》川普又開後門232關稅利空出盡
川普8月7日宣佈所有進口至美國的半導體晶片將面臨100%關稅,實際稅率遠高預期,但同步釋出豁免條款,以臺積電爲例,承諾投資1,650億美元於美國設廠,有望全面豁免晶片關稅。川普更點名蘋果爲「最佳範例」,因其宣佈再加碼1,000億美元在美設廠,所有終端設備將不受晶片關稅影響,僅需面對對等關稅的調整。川普爲蘋果開啓免關稅後門,有助提振投資人對低迷消費性電子需求的信心。
其他大型科技企業若亦比照「蘋果條款」,擴大美國投資,將可同樣享有關稅豁免,使產品中的半導體晶片不受影響。川普此次「高舉輕放」的政策,是一貫藉關稅手段促供應鏈迴流美國、鞏固國內製造的戰略思維。
川普自詡爲「Tariff Man」,歷來在關鍵時刻會對有戰略重要性產業提供豁免。從輝達H20晶片對中禁售暫緩,到此次晶片關稅的豁免安排,意味着一旦威脅波及美國科技領先地位,政策便會有所轉圜。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稍早警告,半導體在AI相關終端產品中的成本佔比達6成,若對半導體課徵全面性關稅將大幅墊高成本、削弱全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晶片關稅的豁免門檻將如何設計,如投資金額、設廠時程與量產進度是否須達一定標準,將直接影響哪些企業可獲豁免及則需承擔高額成本。包括英特爾、臺積電、三星、Global Foundries等在美設廠或規劃中的企業,均可免於關稅影響;聯電、世界先進與力積電等專注成熟製程、且未積極赴美設廠者,將面臨較大沖擊。
中長期看,美國製造的高建廠與營運成本將成爲壓力點,SIA估算,在美設廠的總成本將高出亞洲地區3~5成,對臺廠毛利率的影響不可忽視。
川普對「全球對等關稅」的施壓仍未鬆手,最新對印度輸美關稅提高至50%,整體全球對等關稅的平均有效稅率估落在20%左右,對經濟形成一定壓力,尤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爲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預估,20%關稅恐對美國GDP造成高達0.9個百分點的下行壓力。
對臺廠而言,雖大型CSP持續擴大資本支出,有望支撐臺廠供應鏈下半年訂單動能,但非AI相關族羣將面臨關稅所引發的需求不振等挑戰,形成下半年「旺季不旺」的態勢。預估臺股成份股上、下半年獲利佔比分別爲52%與48%,偏離過去10年平均的47%與53%。
臺股短期雖因232關稅利空出盡,市場情緒再度升溫,但「對等關稅」問題仍存,其所導致的旺季不旺效應在下半年顯現。臺股現階段本益比明顯墊高,後續震盪與回調風險不容忽視,建議投資人逢回再佈局具基本面支撐的AI族羣,或是現階段相對穩健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