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100%關稅震撼》針對成熟製程 中國晶圓廠恐被邊緣化
美國的半導體關稅稅率將近100%,豁免條件之一是在美國設廠,但該條件對中國晶圓廠難如登天。圖/新華社
2024年中國出口232調查產品至美國金額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6日透露,美國的半導體關稅稅率將近100%,豁免條件之一是在美國設廠,但該條件對中國晶圓廠難如登天。權威機構分析,若美國最終對中國晶片課徵高關稅,中國將面臨出口市場收縮、話語權被削弱、企業被邊緣化等風險。
綜合外媒7日報導,川普於今年4月15日宣佈對半導體啓動「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調查,內容涵蓋多種晶片產品。中國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與封裝基地之一,有一派分析認爲,232調查主要針對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生產與出口的主導地位。
美國智庫ITIF日前表示,美方232調查是一場政治與產業雙重行動,若關稅落地,將對中國晶片製造產業構成實質打擊,同時迫使全球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風險與生產基地配置。
具體來看,多家政策智庫與產業研究機構指出,中國半導體產業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出口受限,美國仍爲中國晶片出口的重要市場,關稅一旦實施,將直接壓縮中國晶片製造商的毛利,並對海外接單造成衝擊。
據標普日前公佈數據,中國對美晶片及其模組出口在2024年達420億美元,若課徵20%以上關稅,恐導致出口下滑30~50%。
二是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國企業邊緣化風險升高。美國企業可能轉向臺灣、韓國與東南亞等替代供應來源,推動「去中國化」佈局,長期恐導致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削弱。
三是科技自主壓力升高,加速「國產替代」戰略。中國政府可能進一步加碼對本土半導體研發與製造能力的扶持,以降低對美國及其盟國的技術依賴,推動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
另有外媒分析則指出,中國晶片產業近年雖大幅成長,但核心技術仍依賴國外進口,一旦關稅與技術封鎖同步升級,將加劇資源緊張與產業升級的挑戰。
具體到企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Martin Chorzempa表示,中芯或華爲生產的晶片不會取得豁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晶片,大多被安裝在中國組裝的設備中,如果半導體關稅不涉及零組件,影響程度可能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