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繪製算力版圖:以AI重塑教育、醫療
《科創板日報》6月4日訊(記者 黃心怡)作爲西部唯一同時具有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雙中心”省區,寧夏正着力打造“中國算力之都”,目前互聯網出省帶寬超過20T,直連22個重要城市、節點。全區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9個,建成全國首個萬卡級智算基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數據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魏濱在接受《科創板日報》採訪時表示,寧夏採取銀川市、中衛市雙城驅動模式,重點向算力調度、算力應用、數據服務等聚焦。
“像中衛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年平均氣溫是8.8度,氣候乾燥,溼度、溫度等各方面對於數據中心建設有良好的條件。寧夏位於中國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也是比較適合光纖網絡覆蓋全國的地理位置。”
依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寧夏正在成爲中國算力基礎設施的前沿陣地。魏濱表示,寧夏已經吸引了一大批算力產業,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機架設計總功率超過了1000兆瓦,智算算卡11.6萬張,算力規模約7.4萬P。
《科創板日報》瞭解到,寧夏的算力產業綠電佔比正逐步提升,新能源裝機達到4456萬千瓦,佔全區電力總裝機的57%。“在保障本地數據中心用電的同時,我們正積極推進‘西電東送’國家戰略,包括‘寧電入魯’‘寧電入湘’‘寧電入浙’等重點輸電工程,這些電力基礎設施既服務本地數字經濟發展,又支撐着國家能源戰略佈局。”魏濱稱。
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拓展方面,寧夏重點聚焦教育和醫療兩大民生領域。此前,寧夏 “互聯網+教育”示範區建設已經通過了教育部的驗收,率先在全國建成省級教育雲平臺。魏濱透露,全區一共有31所高校和中小學接入了通義千問、訊飛星火等大模型, 銀川一中等6所學校入選全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我們通過搭建省級的智慧平臺,暢通了優質課件,名師授課等教育資源的共享之路,縮小了城鄉教育的差距,讓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成果更公平地覆蓋到山區。”
在醫療領域,近期舉辦的寧夏“人工智能+醫療健康”供需對接活動,吸引了包括近100家區內醫療企業、73家醫療機構及21家康養機構參加,20項涉及健康管理、智能輔診、慢病管理、智慧養老等領域的合作完成了簽約。
魏濱介紹,從去年開始,寧夏一直在系統性開展醫療需求排摸工作。針對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省會城市,偏遠地區羣衆就醫難的問題,AI輔助診療展現出巨大潛力。
“從患者角度看,人工智能可以更精準檢查病情。對醫生而言,AI輔助分析病例和檢查報告能減少工作量,讓醫生有更多精力來能夠提升自己。這次大會的供需對接,需方包括醫療、養老等130多家機構,總計提出了113種需求。而36家供方企業發佈了87個解決方案,這些創新應用的落地,不僅對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也讓寧夏的相關產業能夠得到發展。”
數據是大模型發展的基石。沒有充足、高質量的數據支持,大模型無法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優化。但醫療數據較爲敏感且很難公開,寧夏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數據賦能AI醫療。
“好的大模型應用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我們正與衛健委合作,通過數據的脫敏處理,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有效,既能確保患者的權益,同時又爲大模型訓練優化提供支撐。” 魏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