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羞辱日”後,中國AI界重塑全球版圖

來源:市場資訊

參考消息

【今日導讀】中國企業掀起的這場開源浪潮,已在硅谷和華爾街掀起衝擊波。這一趨勢不僅在中國催生了一波人工智能應用大爆發,也重塑了全球人工智能版圖,並贏得世界各地開發者的擁護。

2024年7月9日或許會被稱爲中國人工智能(AI)界的“羞辱日”。從當天起,美國初創企業、全球人工智能模型開發領軍企業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禁止中國開發者使用其模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部分國家的開發者均可正常訪問,這無聲地傳達了該公司的立場:其寶貴的模型必須提防中國使用。

如今風向已變。2024年12月,深度求索推出面向所有人免費的DeepSeek-V3大語言模型;2025年1月,深度求索又發佈推理模型DeepSeek-R1,能力媲美OpenAI的o1模型。中國企業掀起的這場開源浪潮,已在硅谷和華爾街掀起衝擊波。

這一趨勢不僅在中國催生了一波人工智能應用大爆發,也重塑了全球人工智能版圖,並贏得世界各地開發者的擁護。中國開源模型爲美國科技巨頭所力推的封閉系統,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

開源人工智能模型的源代碼和模型權重對所有人公開,可自由使用、修改和分發,倡導一種協作式開發模式。

以往,類似Linux的開源計算機操作系統未能取代微軟Windows等專有系統,但分析師指出,這一次,中國免費開放的人工智能模型正對美國同類產品構成重大挑戰。

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稱讚中國在開源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表示將繼續深化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黃仁勳說中國公司開發的大語言模型是“世界級”的,對全球人工智能進步至關重要。

這幾天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他表示,中國的開源人工智能發展已成爲“全球進步的催化劑”,讓每個國家和行業都有機會加入人工智能變革。

與中國企業快速推出開源模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OpenAI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近日宣佈,原定數日內發佈的開源大模型將推遲上線,理由是出於安全考量,還需進一步測試。

科技行業投資人凱文·徐(音)指出,對深度求索等中國初創公司而言,採用開源策略是追趕的有效手段,因爲這讓它們能夠借力更廣泛的開發者社區。

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以來,中國開源人工智能開發者的模型開發取得顯著進展。凱文·徐說:“現在大多數中國開源人工智能模型已處於或接近前沿水平……最新一波開放權重模型的發佈,顯示出中國在開源採用與貢獻上的日益成熟。”

中國模型的先進能力已獲得用戶廣泛認可。

截至7月中旬,深度求索在全球人工智能模型市場平臺“開放路由器”上的份額達到24%,成爲第二大受歡迎的模型開發商,僅次於佔據37%份額的谷歌。

與此同時,世界最大開源人工智能社區抱抱臉公司網站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的千問模型家族已成爲全球最大的開源人工智能生態系統,衍生模型數量超過10萬個,超越元宇宙平臺公司的模型社區。

中國科學院下屬的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鄭曉龍指出,中國龐大的開源生態系統應用場景遍及智能製造、數字政務等各個領域。

鄭曉龍認爲,技術演進與產業需求匯聚,在中國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應用需求驅動創新,開源生態又反哺產業成長。

他表示,中國的開源發展體現了“技術平權”的趨勢,正在挑戰閉源模型的地位。

本文由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9日發表,原題爲《中國的開源人工智能如何幫助深度求索和阿里巴巴與硅谷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