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AI算力格局:DeepSeek驅動RISC-V崛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白楊 北京報道

DeepSeek引發的市場變革正在各行各業中持續深化,其影響如漣漪般不斷擴散,推動着產業格局的革新與進化。

2月28日,阿里巴巴達摩院資深技術專家李春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DeepSeek模型的火爆爲RISC-V架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DeepSeek通過MOE技術大幅降低了激活參數比,使得模型在同等效果下所需算力顯著減少,這一變化爲芯片設計提供了新的平衡點。”李春強說道。

在DeepSeek出現前,儘管大模型對算力的需求極高,但全球能夠運行671B參數模型的處理器卻寥寥無幾,外界能看到的幾乎只有英偉達。

如今,DeepSeek打破了大模型對高算力的路徑依賴,推動大模型從雲端加速向終端遷移,爲一度低迷的CPU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

RISC-V是一款開源且免費的CPU指令集架構。與x86和ARM等傳統指令集架構相比,RISC-V不僅完全免費開放,還支持自定義指令擴展,因此被視爲更適合AI時代的算力架構。

據悉,在RISC-V國際基金會2024年批准的25項標準中,超過一半與高性能或AI相關。

在2月28日舉辦的2025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RISC-V國際基金會理事會主席Lu Dai表示,RISC-V指令集最激動人心的進展之一是Matrix(矩陣)擴展,這將推動RISC-V成爲AI領域的重要力量。

2月初,阿里巴巴達摩院旗下玄鐵團隊宣佈,已順利完成 DeepSeek-R1 系列蒸餾模型在搭載玄鐵 C920 處理器芯片上的適配。這意味着DeepSeek 系列模型將能夠順利部署並流暢運行在全系列玄鐵CPU平臺及其他搭載RISC-V架構芯片的各類AI端側設備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輪RISC-V浪潮中,玄鐵團隊是對RISC-V開源社區貢獻最大的中國機構之一,其推動了超過30%的RISC-V高性能處理器落地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軟件所基於玄鐵C920處理器打造的AI PC概念機便已跑通Llama、Qwen、DeepSeek等開源模型。

中國科學院軟件所RISC-V行業生態負責人郭鬆柳認爲,“AI軟件棧仍在高速演進,RISC-V作爲三大主流指令集架構中最靈活、最開放的一個,無疑最適合AI時代的技術創新節奏。”

在聚焦高性能和AI兩大方向後,阿里巴巴達摩院也在加速迭代玄鐵處理器。據其宣佈,玄鐵最高性能處理器C930將於3月開啓交付。

據悉,C930通用算力性能在SPECint2006基準測試中達到15/GHz(即每GHz主頻得分爲15分)。這實際上是處理器的一道“硬門檻”。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RISC-V只有在該測試中得分超過15分,才能真正進入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市場。

李春強表示,C930是一個IP核,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芯片。下游芯片公司可基於它進行芯片設計,具體是16核還是32核,將根據應用場景決定。因此,C930距離實際落地應用還需一段時間。

事實上,RISC-V從發佈至今僅有十五年,但已成爲全球半導體產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據市場預測,RISC-V 芯片未來在消費級 PC、自動駕駛、網絡通訊、工業控制、智能設備以及高性能服務器等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將超過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