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陳豊豐 本週恐變盤

中國信託投顧總經理陳豊豐。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資金狂潮推動下,全球股市普遍擺脫「9月魔咒」,美股四大指數與日本、南韓、臺灣股市一起創下歷史新高。同時比特幣也飆破12,600美元,黃金更站上每盎司4,000美元關卡,雙雙刷新紀錄。

中國信託投顧總經理陳豊豐認爲,從目前全球流動性觀察,日本新政府可能放慢升息步調,美中兩國則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資金行情短期內恐難降溫,第4季金融市場的「熱度」仍將延續。

美國聯準會(Fed)在9月FOMC會議啓動今年首次降息1碼,並透過利率點陣圖暗示年底前仍有2碼降息空間,等於給全球市場吃下「美國經濟不會衰退」定心丸。

投資人因此信心大增,紛紛涌入股市、債市與商品市場,對隨後出現的各種利空消息,包括美國政府停擺、就業數據不佳、法國政局不穩等幾乎置若罔聞。

利率期貨顯示市場普遍預期Fed在10月再降息1碼機率超過九成,12月再降1碼的機率也超過八成,但Fed在本次會議中同步上修2025年至2027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估,對中長期經濟前景仍信心十足。

同時,Fed維持今年底通膨率3%,並上調2026年通膨預期至2.6%,意味關稅效應將於今年第4季至明年持續顯現。也就是說,若是未來Fed行動與市場預期不符,失望性賣壓恐再度浮現,投資人仍須時時保持警覺。

另一個市場焦點落在人工智慧(AI)產業鏈,包括OpenAI與供應鏈夥伴如輝達(NVIDIA)、甲骨文(Oracle)、超微(AMD)之間,形成了資本、訂單與利益相互拉動的「AI共同體」,相關個股股價紛紛大漲,帶動美股科技族羣再創波段高點。

美國幾大科技巨頭之間出現如此緊密的資本連動,實屬罕見。不過,當這些巨頭的命運高度綁在同一體系上時,若出現供應瓶頸、電力短缺或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資金鍊恐有斷裂風險,AI產業的榮景也可能面臨泡沫化考驗。

受中美稀土爭議升溫衝擊,上週五(10日)美股應聲重挫。

考量臺股不僅短線漲幅已大,評價面亦有過高疑慮,市場情緒相對脆弱,任何負面消息都可能成爲指數修正的導火線,須當心變盤風險。

操作上,指數拉回不宜急於承接,建議暫時觀察10月3日N型突破的長紅K棒支撐力道。

投資錦囊

產業方向上,AI伺服器(包括GPU/ASIC)相關供應鏈仍爲市場資金焦點。第4季進入出貨旺季,建議投資人可在技術面修正或低檔轉強時尋找買點;同時,市場資金充裕,但輪動快速,進出仍宜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