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臺灣關稅估落在15-20%
面對8月1日對等關稅協商大限,外界關注臺灣是否會比照日本模式,以高額讓利爭取關稅下調。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昨(25)日表示,政府已與美方進行多輪談判,初步研判臺灣關稅落點可能在15%至20%間,各國談判條件應視經濟體規模與優勢而定,不可能完全照搬他國模式。
中經院昨日舉辦「『2025產業新局:關稅與地緣風險下的策略佈局』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研討會」。連賢明指出,日本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約在15%左右,並搭配高達5,500億美元的基金投資與市場開放等讓利條件,這些安排已對臺灣談判形成壓力,不過日臺經濟規模相差甚大,日本人口約臺灣五倍,各國應有不同談判空間與策略。
連賢明表示,中經院早在4月即預測臺美關稅可能在15%至20%,目前對此預測仍具信心,政府已針對能源、產業合作、進口開放與非關稅障礙等議題與美磋商,汽車項目也可能納入談判籌碼,關稅讓利並非單向壓力,美方若課徵過高稅率,亦將不利自身通膨控制。
至於是否擔心臺灣關稅高於日本造成競爭劣勢,連賢明認爲,關鍵在於整體談判佈局與籌碼使用,例如臺積電赴美投資1,600多億美元,已爲我方創造良好條件,有助縮小與日本落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