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談判進入倒數!中經院估關稅落點介於15%至20%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受訪。胡順惠攝

臺美關稅談判進入最後倒數,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25日表示,距離8月1日談判大限只剩幾天,日本日前已與美方敲定關稅協議,臺灣後續談判勢必面臨來自美日模式的壓力,不過,臺灣早已就各項議題積極準備,研判我方最終關稅水準可能落在15%至20%之間,與日本相近甚至相同並非不可能。

連賢明受訪指出,雖然日本在談判中開出包括開放市場與動用5,500億日圓基金等條件換取15%關稅,外界擔憂臺灣是否也得仿效。他表示,確實會因此帶來國際比較的壓力,但日本的規模與人口本就遠高於臺灣,「以人均換算,壓力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大」。

對於臺灣關稅是否可能比日本高、影響競爭力,連賢明說,中經院早在今年4月即預測臺灣最終關稅會落在15%至20%,目前對這項判斷仍具信心。

他坦言:「當然越低越好,政府也確實非常努力在談。」至於能否「讓利」到日本的程度,他指出,雙方談判已進行至第三、第四輪,除了能源、產業合作、開放進口與貿易障礙等議題,也傳出包括汽車項目也可能納入談判範疇。

他也強調,美國雖對多項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但對其自身通膨也不見得有利,這也是臺灣在談判中可以運用的論點之一,此外,臺積電(2330)赴日投資金額高達1,600億美元,這對談判而言是一項實質籌碼,有助於拉近臺美與日美之間的差距。

對於談判時程與結果,他保守表示:「應該再過幾天就會有結果了,請大家耐心等候,說實在的,我現在也還不知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