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關稅談判達陣 中經院:日韓新變數拖延臺灣進度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路透)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美國與越南對等關稅談判結果出爐,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3)日分析協議內容,預料臺灣對等關稅應落在10%至20%之間,較美國總統川普一開始宣佈的32%大幅降低,不過在韓日臺科技產業競爭、日本關稅遲遲不定,而韓國總統才選上沒多久,韓美談判似乎還沒有達到共識,這兩個國家的延遲有可能使臺灣對等關稅被延後宣佈。

連賢明在臉書上指出,美越達成亞洲當中第一個關稅談判成果,越南將對任何及所有輸往美國領土的商品,支付 20% 關稅,並對任何形式的「轉運」支付 40% 關稅。

連賢明觀察,從英國的10% 到越南的20% ,臺灣對等關稅應該會落在這個區間,和原先中經院所預估15-20%相去不遠。若是臺灣和美國談判的不錯,滿足川普吹噓談判功力的空間,甚至有可能落在10-15%這個區間,讓臺灣從一開始被宣佈 32%的對等關稅,最後獲得還不錯的談判結果。

連賢明指出,現在最大的變數反而在日本。本來川普希望日本能在關稅上迅速和美國達成共識,把日本當作對等關稅談判的範例。但石破茂因爲七月二十號的國會選舉,要求撤銷或減低川普在汽車產業的25%關稅,這點上和美國在關稅談判僵持不下,惹怒了川普說出不排除將日本稅率調高到三成的可能。

基於韓日臺在科技產業的競爭,連賢明認爲,日本關稅遲遲不定,而韓國總統才選上沒多久,韓美談判似乎還沒有達到共識,這兩個國家的延遲有可能使臺灣對等關稅被延後宣佈,或先宣佈一個比較高的稅率給日本,等石破茂選舉失敗後再調整成較低稅率。不論是哪一個舉動,都給臺灣在對美關稅談判中增加新的變數,這也說明國際關稅談判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