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貨”,又捧出一個明星IPO

蜜雪冰城之後,河南又將跑出一個明星IPO。

近日,巴奴毛肚火鍋的母公司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巴奴火鍋的前身是安陽街頭的一家小店,成立11年後才正式走出河南開始全國擴張。高品質一直是其向消費者宣揚的賣點,人均142元的價格遠超“大哥”海底撈,因此也被稱爲“火鍋界的愛馬仕”。

與大多數網紅消費品牌和資本深度綁定不同,成立24年的巴奴鮮少接受外部投資,IPO前僅有番茄資本通過三次注資拿下其7.95%股份。

這意味着,巴奴倘若成功上市,番茄資本也將成爲唯一享受盛宴的外部機構股東。

145家門店, “火鍋界愛馬仕”衝擊IPO

今年初,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因爲一句“月薪5000就不要吃火鍋,吃麻辣燙就好了”,將品牌推向風口浪尖。儘管事後他迅速澄清並公開致歉,但巴奴“高價火鍋”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事實上,“火鍋界愛馬仕”這一稱呼並非一開始就與巴奴相隨。起初,它還只是河南安陽街頭的一家尋常小店。

杜中兵成立巴奴是在2001年,此前他一直從事生鐵焦炭生意,並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雖然收入頗豐,但是當頻繁應酬成爲工作常態,杜中兵萌生了重新尋找新事業的想法。考察過服裝、電器、洗浴等多個項目後,杜中兵的目光鎖定了火鍋。2001年4月,第一家店在河南安陽正式開業,取名“巴奴火鍋”。

巴奴的創業初期,也像許多火鍋店一樣,走過一段“模仿海底撈”的道路。杜中兵在《產品主義》中回顧這一階段時提到:“我們的小孩舞面舞得半夜都不睡覺,在宿舍裡拿着餐巾紙擰成卷在那舞,最後還是舞得沒自信。”

意識到模仿路徑的侷限後,杜中兵果斷調整戰略,將重心放在食材品質和菜品創新上,推出綠色毛肚和菌湯兩大核心產品。2012年,杜中兵將品牌正式更名爲“巴奴毛肚火鍋”,並喊出“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纔是”的口號,直接叫板老大哥海底撈。

“產品主義”策略一經推出,效果立竿見影。巴奴鄭州門店在更名後的首年,翻檯率顯著提升。此後,巴奴開啓了全國擴張之路。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3月,巴奴門店數量達145家,覆蓋39個城市。

24年前,巴奴從河南南陽街頭起步,如今在杜中兵的帶領下,這家火鍋店已經來到港交所門前。

年營收20億,番茄資本系唯一外部機構股東

堅持“產品主義”的巴奴,走的是一條高端品質火鍋路線。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巴奴顧客人均消費整體分別爲147元、150元、142元,其中一線城市的數據183元、179元、165元。雖然有所下調,但依然高出同行不少——海底撈同期自營餐廳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爲104元、99元、97元。

高定價的策略,也爲巴奴帶來了較爲健康的營收情況。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14.33億元、21.12億元和23.0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520萬元、1.02億元和1.23億元,2023年實現扭虧爲盈。2025年第一季度,巴奴營收更是同比增長25.7%至7.09億元,期內利潤爲5516萬元。

具體到門店經營情況。從2022年到2024年,巴奴的門店經營利潤率分別爲15.2%、21.3%、21.5%;翻檯率分別爲3.0、3.1、3.2。得益於上述兩項指標的持續提升,巴奴服務顧客總量大幅增長。2022年到2024年,巴奴服務顧客總量從984.7萬人增加至1682.7萬人,今年的第一季度,這一數據已達到541.3萬人。

按2024年的收入計算,巴奴憑藉3.1%的市場份額,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品質火鍋品牌;放在整個中國火鍋市場來看,巴奴也是僅次於海底撈、呷哺呷哺的第三大火鍋品牌。

作爲網紅火鍋品牌,巴奴一路走來融資並不算多。IPO前,巴奴共完成了三輪股權融資,資方均爲番茄資本:

2020年3月,番茄資本先是通過寧波番茄貳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參與了巴奴一輪戰略融資,投資對價爲6300萬元。

2020年8月,番茄資本則通過南京番茄伍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向巴奴注資了6000萬元,兩輪融資投後估值均爲20億元。

2022年8月,番茄資本又通過南京番茄陸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南京黃番茄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向巴奴追投1.1億元、4000萬元。至此,公司估值來到50億人民幣。

招股書顯示,IPO前,番茄資本作爲巴奴唯一外部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爲7.95%。

港股火鍋第三股,上市前分紅7000萬

無論從市場環境,還是企業自身發展來說,巴奴此時衝擊港股都不失爲一個明智選擇。

一方面,今年以來,港股消費板塊熱情持續走高。港股三姐妹(蜜雪冰城、泡泡瑪特、老廟黃金)的股價表現,更是給市場樹立了市值標杆,激發了行業的資本化熱情與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當前巴奴正處於業績增長和高速擴張的黃金階段,良好的業績表現也能幫助其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不過,目前港股市場已有海底撈、呷哺呷哺兩大火鍋巨頭,被視爲“港股火鍋第三股”的巴奴,正面臨着市場“高端能否規模化”的拷問。

火鍋作爲中國餐飲的頭號品類之一,行業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前五大火鍋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約爲8.1%。

行業高度分散,直接導致品牌間的“內卷”愈演愈烈,不少品牌紛紛放緩拓店節奏並降低人均消費以應對挑戰。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火鍋人均消費已降至77.4元,同比下降8.1%。

這意味着,巴奴如果一直維持人均140元左右的高端路線,就必須找到品質與規模化的平衡點。

目前來看,巴奴並沒有放緩擴店節奏。招股書顯示,巴奴擬將此次募資淨額的65%(約25億港元)用於門店擴張。計劃在2026年至2028年,在中國分別開設約52家、61家及64家新餐廳。

巴奴表示,預計每家新店的前期投資約500萬元,以此計算,完成上述目標需要7.5億元的資金投入。

而有意思的是,就在上市前夕,巴奴火鍋還向股東宣派股息(分紅)7000萬元,目前股息已全額派付。(作者/王滿華 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