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又跑出一個明星IPO
IP熱又帶火一家文創企業。
2025年5月,杭州銅師傅文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以銅質文創產品聞名的企業,站上了資本市場的起跑線。
創始人俞光,一個美術中專畢業的70後紹興人,曾因一尊120萬元的銅關公像憤而創業,用十年時間將“銅器”這門冷門生意做到年收5.7億元,市場份額高達35%,成爲小米投資中最獨特的“文創大將”。
在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銅師傅市佔率高達35.0%,按總收入計位列第一。2022年、2023年、2024年,在天貓及京東上的銅質文創產品類別中,銅師傅排名第一。
上市前,銅師傅完成多輪融資,股東包括順爲資本、小米集團、海泉基金、錦元資本、雲沐資本、凱輝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復星創富、金鼎資本、央視基金、灣區投資、如碼資本等。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也以個人名義參與其中。
用小米模式做銅質潮玩
畢業於紹興美專美術專業的俞光,早年通過擺地攤、幹裝修的經歷磨礪出了敏銳的商業嗅覺。他31歲創立衛浴品牌雅鼎,年營收破3億並登陸新三板。但骨子裡的藝術情結驅使他二次創業,於2013年創立銅師傅,要將傳統銅藝帶入尋常百姓家。
俞光的創業契機來自一尊天價關公像。2013年,俞光因辦公室木雕關公開裂,尋訪銅像時被120萬元報價刺痛。因銅器市場高價與低質分化,他決心自研工藝決心自研銅工藝。
但要將銅器從廟堂擺件變爲年輕人的潮流符號這並不容易,俞光到底做對了什麼?
作爲小米的死忠粉,俞光和小米一樣以“高質價比”切入市場:2014年推出定價19.9元的銅葫蘆,通過天貓旗艦店單日引流300萬。這樣就有了生產爆品的邏輯。而後俞光又將小米模式引入文創領域,用“成本定價法”打破了行業暴利,399元的銅木傢俱與39元的銅葫蘆背後是同一利潤公式。
顛覆行業的不止這些,在材質上,他嘗試讓銅替代樹脂或木材;渠道上,電商直銷佔比超70%;用IP破圈聯名漫威、故宮等頂級IP。
顯而易見,他成功了。比如2016年,銅師傅邀請六小齡童代言,推出一款“孫悟空”形象的銅像。產品首次衆籌即吸引近2000萬元的訂單,創下淘寶當年單次項目衆籌金額新紀錄。
俞光曾經提到,泡泡瑪特做的是潮玩,銅師傅就做傳統題材的潮玩。比如以西遊記爲靈感的大聖系列是銅師傅最具代表性和最成功的原創IP系列之一,從中取得收入超過8950萬元。
2021年,爲豐富矩陣,公司還推出了黃金文創品牌“璽匠金鋪”,開發第二增長曲線。從工坊到文創帝國,目前公司已經連續三年蟬聯天貓/京東銅質文創銷冠,2024年以35%市佔率穩居行業第一。
文創賽道跑出“現金牛”
銅師傅業務主要由五大部分構成,分別爲銅質、銀質、黃金、木質以及塑料潮玩組成。銅師傅的銅質產品貢獻超96%收入,成爲“現金奶牛”。
2022年至2024年,銅師傅的線上客單價均高於750元,主要渠道來自天貓、京東、抖音直銷,復購率達到56%-59%。目前,公司SKU超過2000件,每年上新數百件。
招股書顯示,公司於2022-2024年營收分別爲5.03億、5.06億、5.7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5694萬、4413萬、7898萬,2024年同比激增79%。
高毛利黃金文創於2024年的收入爲127萬元,成爲新的增長點。2024年公司毛利率升至35.4%,淨利率達13.8%。
作爲文創企業,自身IP體系的構建是重中之重。2022-2024年,銅師傅分別創建了300個、279個及456個新的原創產品IP,自研IP產生的營收分別約佔總營收的94.1%、88.3%及93.7%。此外,公司還獲中國國家博物館、《復仇者聯盟》、哪吒2等IP的授權。
目前,銅師傅在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坐擁9家直營門店,還有54家授權線下經銷商運營68家門店。未來,銅師傅將開啓30家直營店和全球化IP戰略,並計劃在3年內將黃金文創收入佔比提升至10%,並通過IP授權打開歐美市場。
雷軍朋友圈護航,IP經濟的又一次勝利
銅師傅發展史上的一次關鍵轉折點來自於雷軍的加持。
因契合小米“高質價比”理念,2017年8月,順爲資本、小米集團領投了A輪融資,海泉基金、錦元資本跟投了1.1億元。
這一切緣於2017年籌辦的“銅粉節”,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被其粉絲的狂熱所震撼,於是促成了俞光與雷軍的會面。沒有商業計劃書,俞光靠拎着一堆沉甸甸的銅像樣品征服了雷軍。甚至雷軍還公開讚譽其爲“小米體系外最像小米的企業”。雷軍還稱“幾乎沒有藉助小米的任何資源,完全靠對小米模式的相信、領悟與實踐,在銅工藝品領域取得了同行難以想象的成績”。
在驗證文化消費的可持續性後,雷軍系又於B輪融資中繼續跟進。2018年8月,凱輝基金領投,順爲資本、小米集團、雲沐資本等跟投共計3.1億元。該輪投後估值達15億元,較A輪增長近3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7月小米上市儀式上,雷軍贈送給港交所主席的“純銅騎牛米兔”,以及定製的“純銅點贊米兔”都是來自銅師傅。
2021年,爲助推公司品牌升級當年8月完成C輪2億元融資,領投方爲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復星創富、金鼎資本跟投。而後,通過股權轉讓,銅師傅也新增了央視基金、灣區投資、如碼資本等機構。當時俞光就表態要將融資用於黃金、銀質等跨材質的研發和IP矩陣擴張,目標是成爲全球文化符號供應商。
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上,俞光持股26.27%,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順爲資本持股13.39%、小米持股9.56%。2022年,銅師傅曾申報深交所創業板,2024年轉戰港股。
銅師傅的崛起是IP經濟的又一次勝利。根據2023-2025年的最新行業研究數據,中國IP經濟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已成爲全球文化消費市場的重要引擎。2025年中國IP經濟行業規模將突破1.8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6.7%。IP衍生品市場增速更爲顯著,2025年預計衍生品規模突破5000億元,其中消費品領域IP授權佔比超60%。
圍繞着IP,市面上還催生了泡泡瑪特、卡遊、布魯可等創造了財富神話的潮玩企業。
實際上,現在VC們越來越對“IP經濟”刮目相看。就曾有一位科技方向的VC告訴我,隨着VC行業的範式變化,已經對科技類宏大敘事商業模式感到疲憊。這背後是因爲,很多高科技企業的背後都需要靠股東不停投入和銀行貸款養活。於是他開始轉換思路去思考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什麼。這個結論便是IP經濟。
他認爲,一個文化產業領域的輕資產運營的小團隊,靠IP授權和信息差來放大槓桿,可能是更適合現在創業的商業模式。他調侃說:“以前總愛問創業者技術壁壘在哪裡,現在發現粉絲的無腦氪金纔是真正的壁壘。”
總之,無論是泡泡瑪特還是銅師傅,都給當前的資本市場打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銅師傅站在效率革命和傳統工藝的交叉點上,講述了中國文創品牌的又一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