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卓榮泰究責堰塞湖只是徐國勇的一塊拼圖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前往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變,除了全力協助災區復原之外,必要的究責檢討也要展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變,閣揆卓榮泰翌日趕赴災區卻和藍委爆發口角,卓表示不是來究責的。但究責終不可免,卓揆昨赴立院報告,重點除災區復原,必要的究責檢討也要展開;果然綠色黨國已依黨秘書長的號令進行操作,內政部接續發言人吳崢發佈「具殺傷力的消息」後,拿「垂直避難」作文章。究責檢討都還沒開始,民進黨攻擊政敵的SOP已風風火火啓動。

堰塞湖災變重創花蓮光復,綠委王定委迫不及待在內部羣組貼出「Mr.柯學先生」攻擊花蓮縣長徐榛蔚的圖卡,並標註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副秘書長阮昭雄等人,表示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建議,透過媒體、第三方釋出澄清且具殺傷力消息,以利友軍、民進黨立委和政務人員接着反擊。內容冷血,輿論譁然,連圖卡作者都看不下去,怒批「在層級如此高的羣組內,居然有這種內鬼」。

即便如此,民進黨仍不改其志。在卓揆說要究責檢討後,檢調、監察院都還在觀望,內政部已反應快速,一早就根據徐國勇訂出的SOP操作「垂直避難」議題,強調垂直避難並非本次臨時發明的措施,更不是鼓勵民衆隨意留在家中。

內政部強調,垂直避難的方式早已納入花蓮縣2018年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計劃,這些規範也依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水災防救計劃原則,並非近期才「新創」的避難模式。

內政部的動作正好印證綠委羣組內容所言非虛。有關「垂直避難」的爭議,最早就是由民進黨發言人吳崢發動。災變發生之初,有花蓮縣府官員指稱「這次內政部新創垂直避難可在2樓以上就近避難,讓很多人自認家中夠安全,無法強迫」;吳崢馬上反擊,指「垂直避難」是國際常見避難原則,早在2018年傅崐萁擔任縣長時期就寫入水災保全計劃書,「傅崐萁自己寫的!花蓮縣府早知道,竟然還帶頭造謠,是失職、還是故意?」

垂直避難固然在2018年寫入花蓮縣水災保全計劃書,也是依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水災防救計劃原則規範制定,但採行垂直避難須要有配套措施纔算周全,特別是在短時間內在偏鄉撤離8000人,試問地方有能耐調度足夠車輛、人力及收容場所嗎?中央事前有無協調及協助這纔是重點。結果,中央就只出一張嘴,要跑不掉的災民垂直避難,不敢說絕後,但絕對空前,這不是「新創」,又是什麼?

正如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所言,過去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會要求國防部參與、確認能調派多少人力、車輛,會議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有沒有需要幫忙,現在就動員」。這次卓榮泰的AI內閣顯然少了這個重要步驟,連災後設立前進協調所都僅派經濟部次長擔綱,結果叫不動大將軍,到了第9天才改派政委統籌,美其名是「輪任」,但其實就是再次誤判情勢。

吳崢拿地方的水災保全計劃書來攻擊花蓮縣政府,其實也無法爲中央卸責,這也難怪有人發起網路投票,在22萬表態網友中,有81%認爲中央應負最大責任;綠營大老沈富雄更直指90%責任在中央,因爲堰塞湖發生時須三個關鍵步驟因應,一是精準判斷水面上升速度,二是決定是否開闢泄洪道及其長度,三是執行時效性,地方政府再能幹也無法獨力完成。

再回頭看看民進黨的要角們過去擔任地方首長是怎麼說的?賴清德、陳菊等人不都主張治水是中央的責任嗎?這次卓榮泰說要檢討究責,但卻不敢談如何究責,到底是行政調查還是司法偵辦,語焉不詳,因爲他很清楚,最大的問題是出在中央。

耐人尋味的是,卓揆接着又補充說明,7月26日大雨後,農業部就成立專案小組監控堰塞湖,委託專業團隊、學術機關提出分析,進行防災、減災必要工作,擬定包括自然溢出、颱風、豪大雨、地震等情境。從發言脈絡來看,中央說要檢討究責,恐怕最後還是把矛頭指向地方。

這也說明爲何吳崢早在6天前即拿「垂直避難」攻擊花蓮縣政府,內政部在卓揆說要究責後馬上劍指地方,強調垂直避難早已納入花蓮縣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計劃,並非近期才「新創」的避難模式,論調幾和吳崢一致。在徐國勇的SOP中,這是屬於「政務人員接着反擊」的最後一個步驟,而卓揆的究責說,也只是徐國勇SOP的一塊拼圖而已。

至於,經濟部承認水淹光復市區是馬太鞍溪堤防缺口衝入造成,堰塞湖7/26形成,直到9/23日潰堤,相關部會有無積極應處,國人都看在眼裡,檢調及監察院會不會有興趣?那就日後走着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