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新版財劃法「水平分配」公式矛盾
財政部公佈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額度,有十個縣市獲配金額比預先試算結果少,連江縣的分配款更出現負成長。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說,水平分配公式矛盾,「連中央要給錢都給不出去」,有超過三百億元無法完成分配,要重新修法才能解決。
李慧芝說,根據財政部的數字,明年地方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總計達八四八八億元,比今年增加四○二七億元,幅度破百分之九十。但她質疑,新版財劃法水平分配公式有問題,有部分地方增加幅度非常高,例如,雲林縣今年統籌分配款拿一一○億,明年暴增到二四六億元,幅度達百分之一百廿三。但連江縣卻是負成長,財政部只好想辦法協助彌平差額。
根據財政部資料,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中,百分之九十點五應分配予本島直轄市及縣(市),另有百分之二點五分配予離島。不過,分配公式的設計卻出現分子分別計算、分母卻統一按全部直轄市及縣(市)計算的情形,導致無法全數分配。使得普通統籌分配款八四八八億元中,有三百四十五億餘元未分完,多數集中在離島。官員指出,先前曾向立法院提覆議,希望透過文字修正,讓離島的統籌分配稅款能夠分配出去,但沒有獲得立法院接受。
財政部指出,新版財劃法公式有無法全數分配、未明確規範財產稅成長率序位分數定義及計分方式、未具體明定分配鄉(鎮、市)覈計項目、指標及權重等問題,由於三百四十五億元不得移作他用,因此要等修法後再進行分配。
財政部強調,部分縣市認爲一一五年度獲配中央普通統籌稅款金額,與自行估算金額差異大,是由於這些縣市引用去年底財政部應立法委員要求的初步設算資料來比較,但由於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分配公式條文有語義及邏輯性問題,財政部在當時初步試算表中已敘明在諸多假設條件下所進行的初步設算,並非最後結果,因此不應該與財政部在今年八月廿九日通知地方政府實際設算的結果來比較。
官員說,財劃法修法後,臺北市跟新北市得到的統籌分配稅款最多,臺北市四百五十多億元,新北市四百一十多億元。主要在於分配計算公式上,人口以及營業額權重佔了百分之七十五,土地面積則只有佔百分之十。他以臺南市爲例,雖然臺南市爲六都之一,但是臺南市分到的金額還不如彰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