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分配 面臨兩難題

政治熱門

明年普通統籌分配稅款首度適用新版《財劃法》,地方重要財源將擴張到8400多億元,即增加3700多億元;近日財政部邀集22縣市來喬「水平分配」,預計8月底前通知各縣市獲配統籌款,以利地方規劃明年施政與支出預算;地方則喊話中央,一般補助款維持原規模,不要亂砍計劃型補助款,幫助地方推行治水計劃。

新版《財劃法》調整稅收分配比,將中央與地方分配比率,從75%比25%,調整爲60%比40%;根據設算,地方獲配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將從過往的4600多億元增加到8400多億元,地方獲配普通分配稅款增加約3700到3800億元。

財政部指出,新版《財劃法》有兩大難題,第一,「水平分配」仍有需要「喬」的地方,財政部近日將邀集22縣市開會、蒐集各地方意見。財政部表示,《財劃法》所規定的指標公式計算,各級政府可分配額度無法全數分配完畢,計算過後會有餘款,餘款部分將由財政部統整各地方意見,以作公平分配。

第二難題是,財產稅收成長率序位母法規定尚未明確,財政部預計依據成長率最高可得幾分、次高几分,再依據獲得分數排序分配;至於鄉鎮市政府獲分配的財源由何種機關分配、分配公式如何,還不明確,財政部預計,迴歸《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辦法》規定來規劃。

地方人士表示,各縣市政府依新版《財劃法》可設算出可獲配多少統籌分配稅款,但所增加的財源,仍無法彌平各類施政、支出基本需求。地方人士認爲,最重要是,一般補助款能維持修法前的規模2300億元以上,不要像今年砍至1800億元,也不要亂砍計劃型補助款,讓受災的縣市可推行治水計劃、農業發展,讓基層民衆獲得更好保障和生活,不要再受天災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