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堰塞湖大解密!一文看大自然「臨時水庫」怎麼形成、有何危險、如何因應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因颱風豪雨滿水溢流,大水衝進光復鄉市區,已造成14人死亡,還有逾百人失聯。圖/林業署花蓮分署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因颱風豪雨滿水溢流,沖斷馬太鞍溪橋,還衝進光復鄉市區。截至24日上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已造成14人死亡,還有逾百人失聯。
究竟什麼是堰塞湖?臺灣現在還有嗎?該如何因應?「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資訊,讓您快速理解。
文章目錄 什麼是堰塞湖?堰塞湖有哪些風險與影響?臺灣知名堰塞湖堰塞湖如何因應?
當河流被大量石頭、泥土或樹木堵住,河水無處可去,漸漸積聚形成的湖泊,就是「堰塞湖」!這個大自然「臨時水庫」形成的原因包括:
臺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地勢陡峭、地質破碎,加上地震與颱風頻繁,豪雨容易造成山區土石崩塌,使臺灣的堰塞湖成因,以崩塌及土石流造成河道淤塞爲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溢流,大水衝進光復市區,已造成14人死亡、34傷,失聯124人。記者劉學聖/攝影
編輯推薦
堰塞湖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潰決,一旦堵住水流的塞體突然崩塌,水流將以驚人速度泄出,瞬間形成大範圍山洪,對下游地區造成嚴重威脅,由於發生時間很難預測,必須提前做好防範。堰塞湖風險與影響包括:
編輯推薦
大家可能不知道,陽明山的夢幻湖、花蓮鯉魚潭、南投水漾森林,這些知名景點,通通都是堰塞湖!以下是臺灣知名的堰塞湖。
南投縣竹山鎮堰塞湖形成的景點「水漾森林」,湖水如鏡映照青山及枯木羣,如畫景觀吸引遊客。記者江良誠/攝影
臺灣自1979年以來,有數位紀錄的堰塞湖就有88個,其中許多堰塞湖在來不及處置前就已潰決,或是經判斷後無立即危險而採持續觀察。
堰塞湖警戒發佈後作爲。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