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翔Military》誰在自導自演?國家如何爲戰爭佈下致命騙局
真相常被恐懼掩蓋,假旗行動提醒我們:敵人不一定來自外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當代資訊戰與國際對抗日益激烈的時代,國家政府自導自演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逐漸從影劇故事,走進現實。從冷戰時期美國曾策劃攻擊自家國民的「北木行動」(Operation Northwood)、歐洲廣爲人知的「短劍行動」(Operation Gladio),到近期南韓與以色列被指密謀挑釁事件,殺害國民、嫁禍他國,這些案例不只是過去的歷史遺蹟,更是一個警訊:當政權需要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或擴張權力,往往不惜操弄事實與血腥。在這篇專題中,我將一次梳理4起跨地域、跨時代的假旗行動,如何悄悄地撼動了民主社會對國家暴力的信任底線。
6月26日,伊朗《德黑蘭時報》(Tehran Times)爆出,以色列原先策劃在美國本土發動爆炸攻擊,再嫁禍給伊朗,意圖引爆美伊全面衝突。德黑蘭稱這項情報由「友好國家」提供,隨即向美方通報,成功阻止事件發生。報導指出,計劃包括在美國境內製造爆炸與僞造證據,藉此誤導輿論、推動戰爭,爲典型的假旗行動。
南韓政壇去年12月也出現類似事件,知名媒體人金於俊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現已遭彈劾的前總統尹錫悅宣佈戒嚴當日,他接獲密報指出,尹錫悅密謀暗殺執政黨黨魁韓東勳,並嫁禍北韓,藉此引爆第二次韓戰。該密報同樣來自一個設有大使館的「友好國家」。事件曝光後,南韓網友炸鍋,社羣平臺X上一則「感謝金正恩冷靜」的貼文竟吸引超過640萬次點閱,民間輿論一面倒懷疑政府動機。
假旗行動並非現代創新,在冷戰期間,美國軍方就曾計劃以自導自演方式,藉口對外用兵。這份1962年已經解密公開的計劃,由時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JCS)簽署,詳細計劃透過自導自演的恐攻,殺傷自己軍人和民衆以嫁禍給古巴,誤導美國公衆支持對古巴開戰。
包含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在內和相關部會制定了「北木行動」,計劃啓動美國本土特工在邁阿密、佛州其他城市,甚至華盛頓製造「共產古巴恐怖攻擊」,包括自己炸燬有人的美軍艦艇、攻擊關達那摩灣海軍基地,並且列出美軍傷亡名單,以激起全國憤怒,爲戰爭鋪路。其中不乏身穿古巴共產黨青年軍的服裝來滋事的橋段。
其他包括散佈謠言、策劃軍事攻擊、縱火焚燒軍機,炸燬難民船,甚至安排「假葬禮」,以欺騙國際社會,整個行動計劃是更大規模「貓鼬行動」(Operation Mongoose)的其中一部分,而該行動由美國中情局(CIA)策劃,旨在推翻卡斯楚政權。
雖然甘迺迪總統最終否決,但他不久後遭遇刺殺,讓人懷疑兩者是否存在關聯。「北木行動」直到2001年才由甘迺迪遇刺調查委員會解密。
歐洲也曾實施過類似戰略。北約(NATO)旗下的「短劍行動」(Operation Gladio),原是冷戰期間預備敵後反抗軍的秘密網絡,卻在1970至1980年代淪爲內部恐怖攻擊工具。義大利籍的「短劍特工」文契格拉(Vincenzo Vinciguerra)在1992年BBC紀錄片《Gladio》中坦承:「親自揭露:「你必須攻擊平民、人民、婦女、兒童、無辜的人、那些不在任何政治賽局內的人。這種做法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目的是讓這些人,讓義大利社會大衆轉向國家,要求(政府)更高的安全保障。」
米蘭爆炸案與貝特亞諾事件(Peteano masscare)均與短劍行動有關,義大利已故前總理安德瑞奧帝(Giulio Andreotti)也於1990年公開承認該行動存在,引發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EC)展開全面調查,揭露北約與CIA的深度介入。
假旗行動的核心,在於製造出一個「假敵人」,藉由恐懼操控輿論,爲政權爭取正當性與控制權。從古巴、伊朗到北韓,從美國到南韓與歐洲,這一套劇本不斷被複制與更新。儘管時代背景不同,媒介與手法精進,但本質不變——當政權無法說服人民,就設法讓人民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