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善禁廚餘餵豬被冷回!賴清賴當年一句話 打臉今天的農業部

▲雲林縣政府張麗善縣長於2018年12月25日召開禁廚餘養豬記者會畫面。(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臺中爆發非洲豬瘟引發產業震撼!雲林縣長張麗善今(22)日重申,早在2018年12月25日上任第一天,即宣佈全縣禁止廚餘養豬,當時是爲防堵非洲豬瘟從中國傳入,如今疫情仍難倖免,更凸顯當年雲林政策方向正確、決策超前。

雲林是全臺最大養豬縣,當年非洲豬瘟自中國爆發後來勢洶洶,張麗善擔憂廚餘中可能混入國外受污染肉品,導致病毒擴散,於是主動推動廚餘回收再利用、改爲飼料化養豬政策,成爲全臺第一個宣佈全面禁用廚餘養豬的縣市,同時呼籲中央應持續全面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

惟當時中央防疫政策搖擺不定,環保署與農委會對廚餘去向並無明確統一措施。雲林縣因身爲養豬大縣,防疫不能等,「中央若無作爲,地方只能自救」。 回顧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初起,中央主責單位雖鼓勵廚餘養豬場轉型,但實際推動速度緩慢。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曾批評地方政府「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引發基層豬農與地方官員不滿。

根據當時資料,農委會代理主委陳吉仲曾公開說明,全臺2045場廚餘養豬場應逐步轉型爲飼料養豬,並提供補助與獎勵措施。雲林縣政府所採取的禁用廚餘政策,與中央防疫目標實際一致,差別僅在執行速度與決心。

多年後的今日,非洲豬瘟仍在亞洲多國肆虐。今早臺中養豬場傳出檢體病毒核酸陽性,顯示防疫體系仍存在漏洞。部分豬農私下表示,若當年中央能全面支持地方禁用廚餘養豬政策,防疫防線或許能更早鞏固。

張麗善今日表示,廚餘是非洲豬瘟主要風險來源,可能會混入來自國外的受污染肉品,所以全國應效法雲林縣政策,持續全面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這纔是杜絕疫情的最根本防線。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此次案例位於中部地區,雲林縣屬高風險區,縣府高度警戒,縣長在第一時間即責成農業處及動植物防疫所召開防疫會議研議,力求防堵病毒進入縣內場域,同時啓動相關緊急防疫措施。

▲雲林縣政府張麗善縣長2018年12月25日召開禁廚餘養豬記者,宣佈全面禁止以廚餘養豬。(圖/雲林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