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太晚吃!糖尿病風險高59% 醫揭「168斷食陷阱」
▲研究顯示,早餐太晚吃,糖尿病風險高出59%。(圖/Unsplash)
記者柯沛辰/綜合報導
早餐太晚吃,小心糖尿病找上門?家醫科醫師王姿允提醒,一項研究顯示,9點以後才吃早餐的人,與在8點前吃早餐的人相比,糖尿病風險高出59%,反而是最後一餐的時間與糖尿病風險無顯著關係。
王姿允在臉書發文表示,許多初診患者都是吃不多卻肥胖的人,經追問才知道,其中有很高比例的人,都是採取快中午才吃第一餐,然後晚上再吃一餐的「168斷食法」,沒想到體重卻不降反升。
根據2023年法國一項針對超過10.3萬名糖尿病新確診者的飲食調查,與第一餐在上午8點前吃的人相比,第一餐在9點以後才吃的人,糖尿病風險高出59%,「最後一餐的時間反而與糖尿病發病風險未顯著關聯」。
此外,每增加一次進食機會(eating occasion),也就是每天進食次數越多,反而能減少糖尿病新發生風險。王姿允指出,過去認爲「少量多餐會刺激胰島素」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其實「少量多餐才能穩定血糖」,禁食過久反而會造成血糖劇烈震盪。
至於晚餐時間,研究顯示, 夜間禁食時間整體與糖尿病風險未見顯著關聯,但在特定羣體(早餐早於8點、夜間禁食大於13小時)中有較低風險。王姿允解釋,白話文就是早點結束晚餐,早點吃早餐風險最低,其實就是「早睡早起」的概念。
王姿允建議,最好是早上7點至8點結束早餐,晚上8點前吃完固體食物,空腹時間約莫到隔天是12至13小時,這是最好的狀態。不過,她也提醒,千萬不要餓着睡覺,若晚餐沒吃飽,宵夜可選擇純蛋白質飲品,延續血糖平穩。
有網友提問「如果是因爲工作需要24小時輪值,作息不定時,那要怎麼做?」王姿允迴應,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她會建議早上8點至晚上8點之間吃固體食物,除此之外的時間喝液體,以順應腸胃運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