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證明恐需求暴增 泰急設50人專責小組 因應美防洗產地的新規
泰國曼谷港正進行貨櫃裝載作業。路透
泰國官員表示,泰國10月成立一支50人的特別工作小組,專門處理因美國新貿易規則而激增的原產地證明(CO)業務。美方正加強審查貿易「轉運」行爲,要求所有輸美商品都必須提供完整文件,以防中國大陸生產的貨物繞道東南亞輸入。
泰國商業部外貿司司長Arada Fuangtong表示,新規上路後,出口至美國的原產地證明可能從年需7萬份暴增至數百萬份,遠遠超過現有的處理能量。她說:「我們需要增聘人手、建立新系統,確保出口不受干擾。」
美國已將對泰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最初提議的36%降至19%;但在一項行政命令中表示,如果產品被懷疑是隱匿來源的轉運貨物,可能加徵40%的懲罰性關稅。
迄今爲止,川普政府尚未明確界定「轉運」的標準,僅表示「重新包裝不算實質轉型,複雜組裝可能例外」,美國與泰國的討論焦點集中在區域價值含量該如何計算。
美國是泰國最大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額550億美元,佔總出口的18.3%。泰國業界憂心,新規恐造成行政瓶頸,拖慢報關速度。
近年來,泰國已成爲主要轉運樞紐,同時也吸引到大量陸資。中國是泰國最大的進口市場,去年泰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800億美元的商品,佔進口總額的26.3%。太陽能板和電子產業原料約40%來自中國。
上週,財長披猜說,他預期新規對泰國出口美國的影響有限,因爲本地含量預計會低於50%,但他擔心第三國原料的比率成爲爭議。
Arada說,在新規則最終定案前,外貿司將是簽發原產地證明的唯一機構,並將持續監控轉運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