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協議難防陸洗產地?專家質疑:逼小國吞20%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造訪佛羅里達州奧喬皮(Ochopee)的一處移民拘留中心後,抵達馬里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時揮手致意。(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2日表示,白宮已與越南達成一項貿易協議,未來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課以20%關稅,經越南「轉運」的貨物則將被課以40%關稅,並強調越南將全面開放市場予美國。此舉意在遏止北京透過越南進行「洗產地」以規避美方關稅的行爲。然而,有專家認爲,該協議也被批評對越南極爲片面,形同逼小國讓步,恐難複製於歐盟、日本等大型貿易伙伴。
《美聯社》報導指出,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洛夫莉(Mary Lovely)說:「越南一直非常渴望擺脫這個壓力,這基本上是在逼一個小國吞下這一切。我們(美國)能這麼做,但真正讓人關注的,是那些大國。」她並懷疑,川普是否真能對歐盟、日本等大型貿易伙伴強加如此失衡的協議。
去年,美國對越南的貿易逆差達1220億美元,是美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僅次於中國與墨西哥。除了對越南商品課徵20%的關稅外,川普還表示,美方將對所謂的「轉運」商品課徵40%稅率,這類商品指的是來自其他國家、途經越南再輸入美國的貨物。華府長期抱怨,中國大陸商品藉由越南轉運,以規避美國對中商品的高額關稅。
前美國貿易官員、現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萊因施(William Reinsch)指出,打擊轉運行爲的實際效果將取決於「這個術語如何被定義與執行」。他說:「有些轉運行爲是徹頭徹尾的欺詐──只是換個標籤;有些則是在越南進行了實質的加工轉型,變成全新的產品;兩者之間還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執法始終非常複雜。」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今年2月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實際發生的轉運行爲「遠比先前所認爲的少得多」。
越南一直是美國抗衡中國影響力戰略中的主要受益者。許多希望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的企業紛紛涌入越南設廠。
2023年,越南成爲唯一同時接待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國是訪問的國家。同年,美國將越南的外交關係提升至最高等級——「全面戰略伙伴」(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與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