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協議出爐怎麼看?專家:逼小國吞20%關稅 1問題難防中國洗產地

美國總統川普2日表示,白宮剛和越南達成貿易協議,未來越南輸美商品將支付20%關稅,轉運貨物將支付40%關稅。美聯社

紐約時報報導,隨着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屆滿,美國總統川普2日表示,白宮剛和越南達成貿易協議,未來越南輸美商品將支付20%關稅,轉運貨物將支付40%關稅,並且完全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此舉劍指中國透過越南「洗產地」規避關稅,是美國致力重塑世界貿易秩序的顯著案例之一。不過,專家指出,非法轉運的定義模糊、執法複雜是一大問題,實際查緝效力仍待觀察。此次協議也被批評對越南極爲片面,形同逼小國讓步,恐難複製於歐盟、日本等大型貿易伙伴。

越南是美國第八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接近1500億美元,但越南同時也是美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川普在4月「解放日」時宣佈對越南課徵46%對等關稅。

根據協議內容,未來越南輸美商品將支付20%關稅,轉運貨物將支付40%關稅,以解決中國商品通過越南轉運規避關稅。目前並不清楚哪些產品適用較高關稅,有可能是出自中國、但經由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也可能是使用一定比例中國零件的越南產品。

根據近期研究,這類非法轉運佔越南對美出口比率爲16%。

協力管理諮詢有限公司(Dezan Shira & Associates)商業顧問馬丁(Dan Martin)表示,轉運「是在貿易執法中一個模糊且經常被政治化的術語」,他指出,「它如何被定義及投入實務,將決定美越貿易關係的未來走向」。

儘管中國對越南投資增加,南韓企業如LG和三星仍是越南最大外資來源。越南強調其出口多符合國際原產地規則,對含中國零件的產品進行足夠加工,可標示爲「越南製造」。例如美方在2022年越南組裝登山腳踏車案指出,雖有多項中國零件,因車架爲越南本土製,仍認定爲越南產。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伊約哈(Ebehi Iyoha)表示,「這項裁定顯示,即使多數零組件來自海外,只要有關鍵單一部件爲本土製造,仍可作爲原產地標準」。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貿易專家芮恩希(William Reinsch)表示,打擊轉運的效力「將取決於如何定義與執行」。他說明:「有些轉運僅僅是更換標籤,這是明顯的詐欺;有些產品經過越南之手而轉型爲新產品。而大多數情況介於兩者之間。執法始終複雜。」

目前尚不清楚越南官員究竟能查緝多少非法轉運。越南本身也不願接受大幅調整原產地規則,畢竟此舉恐損及與中國的關係或減少雙邊貿易,而中國是其最大貿易伙伴。

越中經濟深度交織,不僅是製造業,中國是越南農業、林業與漁業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若北京決定因美越協議懲罰河內,北京將擁有施壓籌碼。

另一方面,路透指出,川普政府近來簽署的多爲簡略的「框架協議」,僅列出部分降稅措施,細節不多,此次與越南的協議也是如此,其他議題將在未來數月進一步磋商,包括具體如何實施防洗產地措施。

美聯社引述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勒夫利(Mary Lovely)描述,「越南一直非常渴望擺脫這種處境。基本上,這是在逼一個較小的國家吞下去。美國做得到。但真正受人關注的是那些大國」。

勒夫利懷疑川普是否能將這種極爲片面的協議強加於歐盟和日本等大型貿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