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樂聚、智元 IPO 競速同面臨規模化量產、商業落地考驗

智元首款機器人遠征A1。 科創板日報

大陸人形機器人資本化再加速。宇樹、樂聚、智元三家人形機器人龍頭企業,在相近的時點競相啓動IPO衝刺,是人形機器人行業正走向拐點在資本層面的體現。不過分析認爲,隨着技術趨於收斂、資本回歸理性,擺在所有人形機器人企業面前是同樣問題,能否在可控的成本曲線下實現規模化量產,找到具備明確投資報酬率(ROI)的落地場景。

科創板日報報導,大陸證監會網站信息,樂聚機器人近日獲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擬在A股IPO。就在上週,該公司宣佈完成人民幣15億元規模的Pre-IPO輪融資,並透露了IPO計劃推進中的消息。

而幾乎同一時間,宇樹科技完成更名、王興興職務變更爲公司董事長的消息,也引發了關注,這被認爲是宇樹IPO推進的重要節點。

智元的IPO計劃雖然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從反向收購上緯新材等激進的資本動作開始,就一直被外界認爲正在積極爭奪成爲「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同期展開IPO競速的三家人形機器人企業,誕生於兩輪不同的機器人熱潮中。宇樹科技與樂聚機器人均成立於2016年,但宇樹科技和樂聚機器人選擇入局,是熱潮之下的冷門領域「足式機器人」。

儘管當時高性能電機驅動以及運動控制演算法方面都取得技術突破,讓高性能、高動態的足式機器人在技術上成爲可能,但足式機器人仍然聚集了機器人領域最複雜的挑戰。與此同時,相比與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足式機器人還有着更不明朗的商業化應用場景。

在成立初期階段的宇樹科技和樂聚機器人,遠未如今天一樣受到矚目,甚至可以說遭受冷遇。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在不同場合都曾多次表示過,創業初期在融資上遇到的困難。

到智元機器人成立的2023年,一波全新的機器人浪潮席捲全球。這輪機器人熱的直接驅動因素是人工智慧,具身智慧和人形機器人開始成爲機器人領域的焦點。疊加政策的鼓勵和催化,一批人形機器人企業應運而生,資本也開始迅速在風口聚攏。

多名長期關注機器人賽道的投資人及行業創業者表示,在本體環節,宇樹科技已處於行業第一梯隊,在伺服電機、關節模組、動力系統等核心環節形成了深厚積累,並用動力學控制演算法實現四足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的複雜動態平衡、跑跳等高難度動作,這些長處構成了宇樹在成本優化和規模量產的基礎。

樂聚團隊則依託多年累積,在雙足人形機器人的本體結構、多關節協調、高動態行走和平衡演算法方面體現出優勢,本質解決的是人形機器人的可靠性問題。

以智元爲代表的新一代人形機器人企業,則更聚焦於將通用人工智慧作爲底層驅動,透過自研多模態大模型、強化學習等演算法體系,讓機器人具備自主感知、決策與泛化能力。截至目前,智元已相繼推出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及具身智慧世界模型EnerVerse-AC等多款自研模型。

今年6月,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營收已超過人民幣10億元。另外今年3月,宇樹科技早期投資人趙楠曾表示,宇樹自2020年以來每年都保持盈利狀態。

樂聚副總裁柯真東前不久透露,今年樂聚預計交付1000至2000臺全尺寸機器人,以科研、導購等商用服務場景爲主,工業場景有批量出貨。

成立時間相對更晚的智元機器人,在商業化落地方面也緊追不放,以極快的節奏在今年1月就實現量產第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