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燕子口堰塞湖降壩引流奏效 水位緩降水簾規模縮小

燕子口堰塞湖降壩引流奏效,水位以每小時約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於本月17日發生土石崩塌,堵住立霧溪河道形成堰塞湖。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與花蓮分署、承包商的努力下,今天除了將壩體降挖超過2公尺,也順利開挖深槽線引流湖水,水位以每小時約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魯丹橋橋面的溢流水痕也已退縮2公尺左右。

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目前除了壩頂高度下降,引流水量也逐漸加強中,不過由於壩體主要由堅硬巖塊構成,結構穩定,引流水量沒有明顯削弱壩體結構,壩體也沒有潰決跡象;但由於水位還未降至臺8線靳珩隧道西口路面以下,因此明天將持續降壩作業,以降低堰塞湖水位及蓄水量。

林保署說明,燕子口堰塞湖的降挖引流能在3天內有突破性的成果,除了該署調度前來支援的宜蘭分署能與花蓮分署合作無間外,在10月22日以4379萬元得標燕子口堰塞湖減災工程的晶富營造公司,經驗豐富、態度積極,更是工程能順利推進的關鍵。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在現場指揮施工的黃姓負責人,曾參與921草嶺潭堰塞湖的減災工程,是國內少數具有堰塞湖處理專業的工程人員,他原率領公司團隊自嘉義遠征花蓮光復鄉義務協助復原工作,因表現佳,特別邀請該公司參與投標並得標。

針對臺8線山上農民抱怨因堰塞湖封路不便,花蓮分署副分署長朱懿千表示,持續解除堰塞湖危機,會在現場工作人員與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儘快處理搶災工作。

林保署提醒,堰塞湖引流可能導致立霧溪燕子口以下至出海口沿線溪牀水位上升,民衆切勿進入立霧溪下游河道內活動;臺8線靳珩隧道西口(燕子口步道西口)以東至魯丹橋路段,仍維持人車管制。

燕子口堰塞湖降壩引流奏效,水位以每小時約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燕子口堰塞湖降壩引流奏效,魯丹橋橋面的溢流水痕也已退縮2公尺左右。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燕子口堰塞湖降壩引流奏效,水位以每小時約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