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馬太鞍災後重建 部落籲尊重族人文化、生計意見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嚴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及馬太鞍自救會代表Kulas Umo(左)今天北上舉行記者會,呼籲對災民後續的安置與重建工作應納入當地原住民的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嚴重,粗估重建馬太鞍橋與馬太鞍溪流疏濬就要耗費2年時間。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及馬太鞍自救會代表Kulas Umo今天北上舉行記者會,呼籲對災民後續的安置與重建工作應納入當地原住民的意見,不要重演921或88風災時強制遷村卻不尊重部落文化的問題。
部落青年Kulas表示,災區整體重建時間可能需2年以上,部落需要暫時的安全居所,但不是永久屋,部落族人需要的是離家不離鄉,可以共同討論如何重建部落,所以強烈呼籲,不管是中央、不管是地方,從規劃開始就要納入部落族人的意見,應要讓部落族人蔘與討論,不然一旦規劃好了我們只能被動接受,不能像88風災的經驗用粗暴的方式把部落分散。
阿美中會議長王傳祥牧師表示,設立中繼安置所需要尊重族羣文化差異,讓阿美族的文化與族羣性得以保留延續,同時也要爲受災原住民擬定農牧等經濟補償,並規劃如何解決生計問題,在中繼屋的討論上應以災民的需要爲優先,而非政府及廠商爲優先,所以讓部落參與討論,才能將災民真實需求置於核心,重建才符合在地期待。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嚴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及馬太鞍自救會代表Kulas Umo(左二)今天北上舉行記者會,呼籲對災民後續的安置與重建工作應納入當地原住民的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嚴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及馬太鞍自救會代表Kulas Umo(左二)今天北上舉行記者會,呼籲對災民後續的安置與重建工作應納入當地原住民的意見。記者潘俊宏/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