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飛彈亮相!九三閱兵秀肌肉 學者:共軍恐運用在對臺作戰

中共九三閱兵秀肌肉,針對一系列「鷹擊」飛彈亮相,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研判,未來可能運用在共軍對臺作戰上,或許演習時就會試射,達到威懾、類封鎖的效果。圖/截自央視直播

中共九三閱兵秀肌肉,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觀察,解放軍陸上地面載具基本上都已裝有反無人機系統,代表有藉助俄烏戰爭經驗,或也反映對臺灣近期積極研發軍用商規無人機的反制。針對一系列「鷹擊」飛彈亮相,他研判未來可能運用在共軍對臺作戰上,或許演習時就會試射,達到威懾、類封鎖的效果。

林穎佑接受本報採訪分享4點觀察。第一,這次外界將重點放在大型武器,但單兵作戰步槍上也出現變化,已經使用帶有熱光學瞄具的新式步槍,跟過去95式的犢牛式步槍不同。

第二,陸上地面載具基本上都裝有反無人機系統,這代表解放軍有藉助俄烏戰爭經驗,對無人機進行防範。此外,臺灣近期積極研發軍用商規無人機上,也反映臺灣的準備或對解放軍造成一定影響,因而做出這樣的調整。

他提到,後續可以觀察後勤方面可否跟上,包含反無人機系統的雷達的保修,以及油料、彈藥的補給等,都會影響到戰力。

第三,此次有非常多無人載具、無人機亮相,包含忠誠僚機,特別的是,有幾款無人機的後方,除了氣動力學的流體性外,引擎似乎可以做到超音速,後續可以觀察這類無人機是否伴隨着戰鬥機的飛行達到超音速。

第四,從整體編制看,包含信息支援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首次亮相,展現解放軍整體軍改過後新的作戰體系。至於軍改成果如何,閱兵只能看到武器上的變化,武器能否發揮作用,必須結合人與部隊的操作,以及後勤資源的跟進。

另外,此次閱兵展出一系列「鷹擊」飛彈,林穎佑指出,鷹擊飛彈具有區域拒止(AD)作戰的效果,可以看到,解放軍現在非常重視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2/AD)能力的形成。展示的洲際飛彈「東風5C」是較新款飛彈,所以過去的東風A跟B應該會被陸續淘汰,而這次也有展出空中驚雷一型、水下巨浪三型飛彈,象徵中共具有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子打擊能力。

他也提到,包含無人機、飛彈都只能從外形觀察,但外形與戰力之間還是有所差異。

空中力量方面,除了戰鬥機之外,還有轟炸機、預警機「空警-600」、運輸機「運-20」、運油機等,林穎佑認爲,從此判斷,解放軍未來不會僅是國土防空的空軍,而是走向體系化作戰的戰略空軍。

有哪些武器裝備未來可能投入對臺作戰?林穎佑研判,無人載具未來可能是對臺作戰很重要的一環,以及「鷹擊」艦載、空射型飛彈可能在演習時試射,強調對水面艦的打擊,達到威懾、「類封鎖」的效果,此外,反無人機系統的運用也可以持續觀察。

針對此次閱兵的國際意涵,林穎佑提到,閱兵是拓展軍火外交的最佳時機,他認爲,特別是無人機系統,中共可能會在未來的航展上更加琢磨。而大閱兵對印太方面也具有威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