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新武器》 東風-26D導彈首亮相 專家解析殺手鐗
東風-26升級版--東風-26D導彈首次亮相九三閱兵,專家曝:全天候作戰殺手鐗。爲東風-26D彈道導彈。(央視新聞)
大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九三閱兵今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這是中國時隔6年再次舉行大規模閱兵,也是繼2015年之後第2次舉行抗戰勝利紀念閱兵。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東風-26D彈道導彈是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也就是大於等於每小時6125公里,若以這個速度從北極飛到南極,只需要不到3個半小時。
大陸央視解說稱,高超音速導彈方隊中,受閱的鷹擊-21、東風-17,東風-26D導彈,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是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新型殺手鐗。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亮相閱兵式的東風-26D彈道導彈是東風-26導彈的「升級版」。
報導稱,高超音速是指物體的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也就是大於等於每小時6125公里,若以這個速度從北極飛到南極,只需要不到3個半小時。高超音速技術是航空航天領域的前沿方向,俄羅斯、美國等國家都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研究。目前,在該領域中國處於領先水平。
南都引述軍事專家傅前哨分析,東風-26D導彈體並不大,但射程非常遠,而且是高參數、可機動,難以對其進行攔截。東風-26是中程彈道導彈,此次閱兵展示的東風-26D標的是中遠程彈道導彈,通過採用新的乘波體彈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水漂式彈頭),東風-26D的射程和機動能力將有很大幅度提升。
傅前哨還提到,東風26-D的彈頭爲高超音速彈頭,攔截難度加大,從中程彈道導彈變爲戰略性武器,可以讓敵方防不勝防。
據新華社報導,在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東風-26導彈亮相閱兵現場。東風-26導彈能夠大區域無依託機動發射,可實施快速核反擊,能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是共軍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新型「殺手鐗」武器。
據央視新聞報導,這種導彈既能裝核彈頭,也能裝常規彈頭,可以跨區域機動,靈活選擇發射陣地,精確打擊地面、地下、海上目標。
軍事科學院學者曾對此表示,東風-26的鮮明特點是核常一體,即同一個彈體,既可攜帶核彈頭對敵實施核反擊,也可攜帶常規彈頭對敵實施常規火力突擊。這種以「不換彈體換彈頭」,實現核常快速轉換的方式,對於奉行積極防禦國防政策,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兩不」核政策,擁有用以自衛反擊、數量不多的核武器,但又面臨多種安全威脅的我國而言,極具戰略意義。
在2018年4月26日舉行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時任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吳謙大校針對東風-26導彈的提問時表示:列裝火箭軍部隊的新型號武器裝備爲東風26型導彈。該型導彈經過試裝試用和作戰檢驗,具備了整建制裝備部隊的條件,授裝後已正式進入火箭軍戰鬥序列。
據介紹,東風-26導彈是大陸新一代中遠程彈道導彈,具備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武器。二是戰鬥部核常兼備,既可遂行快速核反擊任務,也可遂行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任務。三是打擊目標陸海兼備,具備對陸上重要目標和海上大中型艦船精確打擊能力。四是融合了多項新技術,通用化、集成化、信息化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