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九三閱兵紀念抗戰 學者:實爲對臺「四戰」並行

▲「二戰80週年:臺灣主體性的歷史意義與國際法精神」座談會。(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今(3)日舉行大閱兵儀式,以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但有臺灣學者認爲,閱兵實際上是複合性的權力操作,尤其是對臺灣的「四戰」並行,包括法律戰、敘事戰、外交戰和心理戰。

由東海大學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二戰80週年:臺灣主體性的歷史意義與國際法精神」座談會,昨日於臺北舉行。活動由東海大學陸研中心主任林子立主持,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致詞。

此外,座談會還邀請東海大學陸研中心副執行長洪浦釗、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福特、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洪敬富、國防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王佔璽、明志科大通識中心助理教授盧信吉等人發表觀點。

吳志中表示,中共所稱的「領導抗戰勝利」並不符合歷史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才成立,既非參戰國,也不是戰勝國,沒有任何法理基礎主張對臺灣擁有主權。「不是他打贏的仗,卻成了他表演的舞臺。」

吳志中另強調,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自由民主、繁榮昌盛的國家,「我們沒有什麼宣佈獨立的問題」,面對中國大力推動說好中國的故事,輸出其單一敘事的挑戰,我們只要講出屬於臺灣的傳奇,展現臺灣在逆境中的韌性,展現臺灣在價值上的堅持。

吳志中接着說,臺灣不僅是全球民主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員,更是國際社會良善力量的代表,二戰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制止侵略,才能確保人類一個自由和平與繁榮的共同未來。

▲九三大閱兵。(圖/翻攝 央視)

洪浦釗分析,九三閱兵表面上是紀念抗戰,其實是複合性的權力操作,尤其是對臺灣的「四戰」並行:在國際法場域上打法律戰,企圖扭曲2758號決議;在歷史記憶上打敘事戰,要壟斷抗戰的詮釋權;在區域舞臺上打外交戰,拉攏威權政權、孤立民主國家;在臺灣社會上打心理戰,用閱兵武嚇來製造恐懼。

對於臺灣如何展現主體性,洪浦釗建議,臺灣應以「低調而實在」作爲最可行的外交戰略。低調不是退縮,而是智慧的佈局;實在不是口號,而是責任的承擔。這樣的臺灣,才能讓國際社會真正信賴。

洪浦釗強調,臺灣不必喊得最大聲,但必須確保自己在區域安全網絡中不可或缺。他說,當我們能把「反中共識」轉化爲「合作動能」,臺灣就能把自己的存在嵌入印太安全網絡,並以行動展現主體性。

▼九三大閱兵。(圖/記者任以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