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隔熱紙透光率實測打臉交通部 民團曝:像放任酒駕
時代力量秘書長林邑軒10日以透光率檢測儀器現場實測,發現隔熱紙貼在車窗玻璃後實際總透光率會下降。(蔡明亙攝)
交通部日前公佈汽車隔熱紙指引,僅規範隔熱紙單品透光率,未加上擋風玻璃計算。時代力量今與多組交通民團召開記者會,秀出透光率檢測儀器現場實測,痛批交通部忽視隔熱紙貼在車窗玻璃後實際總透光率會下降,不僅做法與國際脫節,也未規畫舊車納管時程,且據國外研究,總透光率過低車窗於夜間駕駛時,駕駛視覺反應相當於酒駕,交通部形同變相放任合法酒駕上路,使用路人暴露危險中。
交通部近日公佈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黏貼隔熱紙使用指引,建議車輛前擋黏貼可見光透過率70%以上、前側窗40%以上的隔熱紙,計程車後側窗及後(擋)窗黏貼均爲40%以上的隔熱紙,確保行駛過程,具足夠行車視線與清晰視野,維護駕駛及行人安全,明年起針對新車強制納管,至於舊車則尚無納管規畫,但公路局建議採用符合規範產品。
時代力量秘書長林邑軒今早以透光率檢測儀器現場實測指出,模擬玻璃的透明隔板透光率測得約89%,市售標榜 70%透光率的隔熱紙卻測出透光率約67%,兩者疊加後模擬貼了符合規範隔熱紙的擋風玻璃,透光率僅約59至60%,說明交通部單就「隔熱紙本身」的數據管理,是嚴重失真的做法。
林邑軒說,一般汽車原廠玻璃透光率多介於75至80%間,若再貼上70%透光率隔熱紙,前擋實際可見光透光率恐降至50至60%,若貼40%隔熱紙,前側車窗甚至可能只剩30%。
時代力量10日與多組交通民團召開記者會,實測痛批交通部隔熱紙納管打假球。(蔡明亙攝)
交通部公路局隔熱紙可見透光率實測畫面,上爲70%、下爲40%。(公路局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林邑軒表示,據國際研究,當前擋透光率低於70%,駕駛夜間辨識行人、自行車、孩童的能力顯著下降,反應時間延長、事故風險急劇上升,前側玻璃透光率若低於63%,高齡駕駛反應會明顯遲鈍,一旦低至35%,所有年齡層駕駛都將受影響,高齡族羣更嚴重。
林邑軒指出,臺灣僅針對隔熱紙單品進行規範,忽略貼附在車窗玻璃後的實際透光率,不僅違反科學原則,民衆黏貼隔熱紙後,若未以儀器實測車窗透光率,就只能依賴民衆提供的紙本證明,形同自欺欺人,恐致管理漏洞,讓行人與弱勢用路人暴露危險中。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提到,只針對新車納管,舊車仍可用過暗隔熱紙,造成一國兩制亂象,呼籲全面納管,可設落日條款,必須溯及既往,並制定「玻璃加隔熱紙」總體透光率標準,前擋與前側玻璃均應超過70%,後擋也應納規範,並於5年內納定期檢驗,以科學儀器精準量測。
臺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痛批,公路局昔承諾將以總體透光率納管,且應統一所有車型標準,但指引卻大轉彎,僅規定隔熱紙單品透光率,無視民團意見,放寬前側玻璃僅需貼40%透光率的隔熱紙,簡直是大開倒車。
羅宜說,交通部選擇自我限縮,錯失改革機會,甚至在政策鬆綁下,讓部分業者趁機推出「超黑隔熱紙促銷」活動,難道這是交通部期待的政策成果嗎?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監事李先生直言,交通部做法與國際主流標準脫節,據韓國研究,總透光率過低車窗,在夜間駕駛時,駕駛的視覺反應相當於酒駕,意即交通部現行政策形同變相放任「合法酒駕上路」,呼籲立即收回錯誤政策,以科學標準接軌國際,提具體舊車納管時程,勿繼續讓黑窗車輛威脅用路人生命安全。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