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關稅衝擊藥品 石崇良:編列200億特別預算
衛福部長石崇良。(內政部提供/王千豪臺北傳真)
總統府今(4)日下午舉行「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會後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臺灣藥品相當依賴進口,特別是專利期內的藥或新藥,衛福部已做風險評估,這類藥品大概700多項,行政院支持在「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編列200億元,作爲因應全球藥價浮動的給付,確保國人用藥無虞。
會議結束後,由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石崇良轉述會議內容並接受媒體提問。針對美國關稅可能對於藥品的衝擊,石崇良表示,目前藥品關稅還沒決定,並沒有像之前傳言提高到200%或250%,所以會持續關注。
石崇良直言,臺灣藥品相當依賴進口,特別是專利期內的藥或新藥,如果因美國關稅政策對藥品關稅改變後,造成全球藥品影響,衛福部也做好了一些風險評估。
石崇良指出,風險最高、脆弱度最高的是還在專利期內的藥品,因爲它的可替代性比較低,這一類藥品盤點後,大概700多項,其中屬於基礎用藥約200多項,健保一年申報金額大概200億左右,所以韌性特別預算裡面,行政院支持健保有200億的特別預算,作爲應對全球關稅影響而造成藥價浮動後,應對調整健保的幾付藥價,來確保國人的用藥無虞,先做好了這個準備。
石崇良續指,剛過專利期的藥品,要趕快鼓勵有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在臺製造,因此也盤點了未來6年內,大概會有70多項的專利藥會陸續過專利期,今年4月也修訂了健保藥品支付標準,對於剛過專利期5年內首兩張在國內製造的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給予跟原廠同樣的價格,鼓勵趕快生產,才能分散風險。
他也說,對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也有鼓勵措施,希望多元用藥分散缺藥風險,衛福部去年對生物相似藥的鼓勵措施今年也有,然後再加上藥價調整上也相當基準用藥。
石崇良提到,爲了確保國內國人用藥無虞,也強化預警制度,對於500至800項的基本用藥,由健保署跟食藥署一起做強化預警制度,有些並不是價格的問題,可能是來自於全球原料供應的短缺,或生產線出狀況,都可能造成短時間供藥不穩,提早預警讓政府有足夠的時間應對。
石崇良說,最終的還是要鼓勵國內製藥業,比如要有完備的法規跟加速行政程序,縮短取得藥證的時間,今天在委員會裡面也特別報告了這一點,包含去年通過的「再生醫療法」跟「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目前相關子法已陸續預告,應該可在明年1月1日實施,對國內再生醫療的生物技術產業會是另一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