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衝擊藥品 衛福部啓動3大因應機制

因應近期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可能衝擊我國藥品進口與供應穩定,衛福部食藥署和健保署今天表示,已啓動相關因應機制。(本報系資料照)

因應近期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可能衝擊我國藥品進口與供應穩定,衛福部食藥署和健保署今天表示,已啓動相關因應機制,從強化預警、藥價彈性調整到提升供應鏈韌性等多方面着手,全力確保臨牀用藥無虞,保障民衆醫療權益。

食藥署已建立藥品短缺處理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等,當發現藥品有短缺之虞,即啓動調查與評估,必要時請替代藥品廠商增產、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等。針對美國生產藥品,食藥署目前已完成盤點,並函請藥廠確實掌握國外供應情形、提升國內藥品庫存。對於罕藥、抗腫瘤藥、生物製劑等重要藥品,食藥署亦加強主動追蹤,確保民衆用藥無虞。

此外,爲降低藥品對單一來源原料藥的依賴,食藥署持續鼓勵藥廠增加原料藥來源並強化原料儲備,並透過專案輔導與加速審查機制,協助業者加快取得藥品許可證。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新藥標準查驗登記需360天,目前已有加速機制,例如美國、歐盟、日本或十大先進國家已覈准的藥品,可啓動精簡審查、加速覈准等機制,審查天數可縮短至120到240天。

王德原表示,目前原料藥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食藥署會請藥廠評估增加來源,如有新增原料藥來源,食藥署會加速辦理GMP等審查,另本國也有生產原料藥,只是價格較高,食藥署也會優先輔導藥廠選用我國原料藥。

價格政策方面,健保署短期已針對可能受影響的藥品進行清單盤點,如因全球供應鏈生態改變致生產成本遽增,廠商可依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第35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以維持合理價格與市場穩定;長期則將持續推動學名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的使用,並支持新藥於國內在地製造,以提升我國製藥產業韌性與自給能力,確保藥品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