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談判持續 6農產首當其衝 農業部啓動3面向因應

美國自啓動對等關稅政策後,臺美貿易談判備受關注,農業部15日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說明表示,目前美方暫採10%稅率,但也已造成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與鱸魚等6項農漁產品受到衝擊。(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自啓動對等關稅政策後,臺美貿易談判備受關注,農業部15日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說明表示,目前美方暫採10%稅率,但也已造成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與鱸魚等6項農漁產品受到衝擊,對此也啓動「三大面向、六大措施」因應策略,從資金支持、競爭力提升至市場拓展全方位支援,盼穩定農業發展,保障農漁民權益。

農業部指出,依據海關統計,美國爲我國農業重要貿易伙伴,2024年臺灣有22.3%的農產品進口來自美國,金額達36.9億美元,爲美國第8大的海外市場,主要輸臺品項包括黃豆、玉米、小麥及牛肉等;出口方面,美國則是我國農產品的第一大海外市場,出口值達8.9億美元,佔總出口農產品的17.6%,出口品項以花卉與水產品爲主,農產品整體對美仍維持28億美元貿易順差。

不過,目前臺灣農產品簡單平均關稅稅率爲16.6%,相較於美國平均僅5%,美方以「關稅不對等」爲由,於4月2日宣佈加徵32%對等關稅,並於4月9日起暫採臨時基礎稅率 10%,農業部表示,爲維護農產品對美出口競爭力,政府已積極與美方展開協商,盼以互惠對等原則,爭取關稅調降。

面對出口受阻壓力,農業部已啓動「三大面向、六大措施」應對,包括,強化農業金融支持,協助業者資金調度與營運穩定;提升產業競爭力,補助生產場域升級,降低生產成本;開拓多元市場,提供外銷獎勵與拓銷資源,協助分散市場風險。

農業部強調,農業具有糧食安全、產業穩定與農民生計的三重重要性,臺美關稅協商將持續以「維護產業競爭力、穩定永續發展、保障農漁民權益」爲原則,與美方展開對等協商,持續爭取有利協議結果,並同步提升農漁業韌性,協助產業強化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確保農漁民在國際市場變局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