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關稅重擊?美製藥廠有潛利

川普政府近期拋出對進口藥品課徵200%高額關稅的構想,震撼全球醫療與生技產業,也引發市場對藥價波動及供應鏈重塑的討論。圖/freepik

生醫基金績效

川普政府近期拋出對進口藥品課徵200%高額關稅的構想,震撼全球醫療與生技產業,也引發市場對藥價波動及供應鏈重塑的討論。法人表示,雖短期不確定性升溫,但長期將強化美國本土製造與供應鏈韌性,對具備在地佈局及垂直整合能力的企業反成利多,未來選股將成爲關鍵。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沈思瑩指出,川普提出對進口藥品課徵200%關稅,儘管引發市場對藥價上漲的憂慮,但也釋出正面產業訊號。此舉意在鼓勵製藥公司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強化供應鏈掌控力,對已具備美國生產佈局及垂直整合能力的生技製藥企業,反而是突圍機會。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認爲,政策尚未正式公佈,若實施,時程可能落在一至一年半後,讓業者有時間調整產能。至於「最惠國藥價政策」目前並未納入大而美法案,顯示其立法門檻偏高,短期法規風險暫緩。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分析,政策背後也帶有國安考量,藉此降低美國對海外藥品供應鏈依賴,尤其是高度仰賴中、美的原料藥與製造環節。短期內,供應鏈將面臨重新佈局壓力。近期已有約7成製藥企業評估調整策略,尤其是將大陸CDMO外包業務移回美國或分散至其他地區。禮來、輝瑞等大型藥廠已宣佈擴大在美國投資新產線。

從投資面來看,川普政策言論導致標普500及主要藥廠股價短線震盪,主要反映市場對政策細節疑慮,非產業基本面惡化。中長期配合藥品福利管理改革,反而可爲小型創新藥企業開啓更多機會。

儘管關稅政策短期仍具爭議,長線來看將推動供應鏈重塑與本土投資,有助具美國產能與先進技術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成爲市場資金積極佈局的重心。未來在生醫產業選股能力將更顯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