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稀土看見機會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印度有潛力成爲中國以外的重要稀土替代來源,不過,要達到此目標前,這個南亞國家還須注入更多政府與民間的資金,加速發展開採與加工技術。
精句選粹■India moves to tap its rare earth reserves. Experts say it could become an alternative to China.
和許多國家一樣,印度正苦於因應中國政府對稀土元素出口的限制,希望能夠發展國內稀土供應。專家認爲,印度具有潛力成爲中國以外的重要替代來源,不過,要達到此目的之前,印度還需要注入更多來自政府與民間的投資。
北京當局的出口限制,使得近幾周全球面臨稀土短缺的困境,印度、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車廠無一倖免。
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官員正評估如何利用國有企業印度稀土公司(Indian Rare Earths,IREL)來提升稀土產量。
不久之前,印度商務與工業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甫表示,中國暫停稀土出口是對全球的「警訊」,同時是印度提供替代方案的契機。
曾任美國國務院能源資源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派亞特(Geoffrey Pyatt)也呼應印度商務部長的說法。
現任McLarty Associates關鍵礦產部門主管的派亞特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這既是一個警鐘,也是我們深化美印關係的機會,在這關乎未來競爭力的重要議題上攜手合作。」
近期的稀土短缺進一步凸顯中國在稀土領域的霸主地位:中國產出全球大約60%的稀土供應,囊括全球9成的稀土材料加工產量。
由於稀土是機器人、潔淨能源、電池以及軍事裝備等許多現代科技的關鍵原料,因此中國掌握全球稀土的供應,等同在這些產品的供應握有相當的影響力。
全球第三大稀土儲量國
值得一提的是,稀土在自然界中並不稀有。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資料,雖然中國的稀土元素儲量達4,400萬噸,在全球居冠,但印度的儲量也相當可觀,達690萬噸,成爲僅次於中國、巴西的全球第三大稀土儲量國。
根據EY近期報告,印度還擁有全球近35%的海灘和砂礦物沉積,這些都是重要稀土來源。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物安全計劃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指出,有鑑於儲量龐大,在全球追尋稀土供應多元化之際,印度正好可「扮演關鍵角色」。除了手握稀土儲量之外,印度也須具備開採和提取原料的能力,還須擁有加工和精煉稀土的技術,俾以提供終端使用。
EY-Parthenon合夥人庫爾卡尼(Abhijit Kulkarni)提及,與中國、美國和日本相比,印度到目前爲止仍缺乏先進的分離和精煉技術。印度迄今在全球稀土產量僅佔不到1%。
庫爾卡尼稱,印度在稀土領域還面臨其他挑戰,包括缺乏稀土開採和加工的技術專精,以及印度礦區基礎設施不佳。
推動國營與民營企業合作
爲了提升稀土實力,印度政府今年啓動「國家關鍵礦產任務」,旨在推動該國朝向稀土自給自足的架構前進。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政府也在考慮與國營IREL與民間企業合作,有意提供政府獎勵計劃和資本補貼,盼能鼓勵國內發展採礦和加工產業。
根據庫爾卡尼的看法,印度稀土領域缺乏民間部門參與,這阻礙了創新和規模化。但印度稀土的需求面適逢其會,因該國境內電動車、電子產品和國防等產業蓬勃發展。
印度國內已有多項稀土計劃在進行,其中包括一座IREL的稀土磁鐵廠。庫爾卡尼說:「眼前的雙重因素使印度既是潛在供應商,也是消費國,這更加鼓勵印度政府和產業資金積極打造國內稀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