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來儀看衰川習會「大交易」 估談妥稀土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指出,美中達成「大交易」的機率微乎其微,但可能同意凍結自9月馬德里會談以來的動作,包括中方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新華社)

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亞洲之旅,預計30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對於「川習會」,美國學者都不預期有重大突破,達成「大交易」(grand bargain)的機率也微乎其微,而是雙方得以管控分歧並獲致小幅進展。

川習會將談到臺灣議題,而所謂「大交易」通常涵蓋臺灣。由於川普偏愛交易,外界擔心他爲了追求貿易談判上的勝利,可能會在臺灣議題上作出妥協,甚至「犧牲」臺灣。

對此,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表示,她不清楚川普會如何迴應,但希望他能重申美國現行政策,並敦促習近平停止中國在臺灣周邊的軍事及灰色地帶脅迫行動。

葛來儀並指出,美中在大多數議題上的立場差距極大,達成「大交易」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仍有可能出現一些小規模協議。例如,美中雙方可能同意凍結自9月馬德里會談以來所採取的動作,包括互徵港口費及中方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

她認爲,若中國同意採取大規模行動,打擊向墨西哥出口被用來製造類鴉片藥物「芬太尼」的中國企業,美國也許會願意凍結或取消因芬太尼而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

《華盛頓郵報》25日報導,過去數月來,共和黨鷹派一直敦促川普政府讓美中脫鉤,包括切割兩國市場,保護並加速發展人工智慧(AI)等關鍵產業,同時深化對臺軍事支持。然而,迄今川普的態度並未動搖。川普堅稱,只要美中兩國能夠和睦相處,便能解決全世界的所有問題。

針對川習會,Politico則指出,川普習慣在會談細節未敲定前即宣稱勝利,而部分接近白宮人士預期,即便美中貿易戰僅稍微降溫,他也會將此包裝爲重大成功,川習會就可能再次上演這種情節。

許多人仍懷疑,川習會除了按下「重置鍵」之外,能否在整體美中關係上取得實質進展。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你會看到川普與習近平站在同一舞臺上說:『我們暫時沒有任何問題。』這纔是人們真正期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