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用包容性重構股市吸引力
中國股市最近呈現出久違的行情。
歷經多次盤整後,7月末中國股市出現“夏季突破”,今年以來主要股指已上漲25%左右,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市場估值壓抑問題得到有效舒緩,市場定價出現進取跡象。這些積極變化受益於中美經貿關係緩和、低估值週期修復和科技成長產業趨向等確定性因素,凸顯確定性是股市健康發展的穩定錨。
確定性是槓桿化撬動的支點,這爲投資者進行風險定價、風險配置和交易等提供了可量化的環境。正因此,市場的恢復性增長,並沒有導致出現明顯的估值混亂和共識渙散等問題,市場的風險烈度和情緒表達尚處於正常範圍之內。相比過往,這是市場少有的理性,即上漲並沒如過往觸發暴風驟雨式的情緒表達,也沒有出現動輒千股漲跌停、散戶排隊入市的冷熱度。
這種“潤物無聲”的成熟表達,反映各方都在充分吸取過往經驗教訓,這是市場健康成長的一個新註腳。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這一基調的確立可謂正當時——中國資本市場如何鍛造吸引力和包容性,避免急風驟雨式噪聲交易的干擾是當務之急。
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至少需施力於兩個層面:一是資本市場制度營造的公平競爭的交易秩序,二是資本市場爲各參與主體提供豐富的交易產品和結構,以有效滿足各類不同偏好的訴求。
公平競爭的市場交易秩序,要求監管部門將行權重心放在完善透明性擔保體系與防護型保障體系等公共服務領域,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極大緩解不同參與主體的信息不對稱性,嚴厲打擊內幕交易等行爲。又如,不斷完善中國特色集體訴訟制度、辯方舉證制度,讓投資者擁有低成本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渠道。
完善的市場交易品種和結構,要求資本市場擁有吐舊納新機制,如不斷完善IPO制度和退市機制,不斷基於完善交易自由,吸引各類投資者和上市主體進入市場,從而儘可能地使市場供需雙方的不同偏好都能在資本市場得到匹配,且實現低成本交易,纔能有助於提高資本市場的“植被”多樣化,提高資本市場的吸引力。
當然,提升資本市場吸引力,還需以提高對市場的包容性爲前提。這種包容性突出反映在要正視投機和市場泡沫,所有市場的定價都通過試錯進行,這種試錯過程往往表現爲投機的形式,而且若基於上帝視角,市場的試錯往往伴隨泡沫或低價競爭,這是因爲市場試錯本質是對分散在不同市場角落的信息整合和定價,因此除非事後評判,否則很難有效釐定投資與投機的區別,也很難對泡沫和低價競爭進行事前與事中的清晰認定。
爲此,對投機和泡沫的包容度,直接度量的是市場的吸引力指數。這要求監管部門對市場主體間的具體定價交易等,要謹慎評判甚至干預。除非出現違法和不正當競爭行爲,否則監管對市場交易要謹言慎行。
同時,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就要給予市場更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只要不存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監管要適當允許不同偏好的市場主體展現自身偏好,且擁有在市場尋找需求匹配的交易權利。唯有如此,好的公司、未來產業,才能在市場得到挖掘,獲得更多支持;專業投資者的跨期風險追逐和管理能力才能得到施展。
當前市場對生物醫藥、芯片、具身智能、可控核聚變等題材表現出的熱情,本質上是市場在探索對未來資產的跨期風險定價、資源配置和風險交易,要儘量避免用成熟行業的定價和監管標準來度量這種跨期交易的是非對錯,更不能用債券定價來定義股市交易。
當然,增強資本市場包容性,還要摒棄基於市場冷暖的政策相機抉擇思維。市場的熱,只要不出現不正當競爭的侵權行爲,或系統性的交易秩序破壞,就不存在風險外溢性而無須降溫;市場的冷,也要謹慎扭曲刺激,這點尤其關鍵。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最近資本市場所開啓的低噪聲小牛市反映,確定性是市場回穩向好的支點,要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無需強刺激只需修身正己,便可靜待花開。吸引力孕育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敬畏市場的權力自律中,浸染在對市場試錯過程的包容中,做好公共服務,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將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