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DeepSeek證明自由開放是創新之源
中國不乏創新能力,DeepSeek用事實充分展示了這一點。
農曆新年期間,中國一家2023年成立的AI公司深度求索,通過正式上線並開源低成本的DeepSeek-V3,在全球播下了中國創新的鮮明印記,觸發了全球對AI的進一步深度思考,微軟、亞馬遜、英偉達相繼接入DeepSeek-R1模型,也迫使AI巨頭OpenAI改變策略,與其展開競爭。
AI的國別競爭是當今全球經濟和科技競爭的主線。中國AI公司DeepSeek的低成本精品出爐,一下子打破了全球AI領域的競爭態勢,並給美國資本市場帶來劇烈震動,這一刻當之無愧是中國創新的高光時刻。
人們很難想象,爲中國創新開闢新章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這就如同引領全球AI發展的不是美國的巨頭谷歌、微軟等科技G7,而是曾以非營利立業的OpenAI一樣。這反映出科技創新的冒險者和成功者往往都來自於業界新秀,更確切地說,科技創新發展史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證明,任何創新發展都不是能夠規劃出來的,市場用賽馬不相馬的競合共擇,獎勵那些奮不顧身的創新者。
沒有人知道創新者身藏何處。每一個不甘寂寞、勇於創新者都有機會成就一番不朽功業,但人們不應整天夢想着擔負起尋找創新者的伯樂功能,因爲這是一場在可能性場景下探尋的低概率事件。
事實上,人們在高概率的確定性場景中,往往採取風險規避的行爲策略,而在低概率的可能性場景下,則更傾向於採取風險尋求的行爲策略。創新之所以很難用判定概率來開啓伯樂功能,就是因爲創新是對未定的一種可能性收益的風險探尋,正是因爲成功的概率太低,但同時成功帶來的收益很高,所以更適合初創公司的冒險者追逐鉅額收益、打開風險尋求的好奇之心。這自然不利於大公司作業,大公司基於預算約束的資源優化配置,創新單元很難與在確定性場景產生穩定收益的部門去爭奪公司資源。
指望既得利益者壯士斷腕式的創新是一種美好的幻想。創新需要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需要解放思想,真正釐定好政府與市場的行權邊界,政府致力於透明性擔保和防護性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的牢固,而讓市場的好奇心、創造力和冒險精神等,都能獲得免於匱乏的自由。DeepSeek能在科技創新的圍牆中走出中國式創新的風采,用事實證明了中國具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只要各方能爲創新留足空間,相信創新者自己知道如何創新,相信自由競爭的市場能對創新者具有自識別能力,創新者就會展現出各自的精彩。更多的DeepSeek就會自由生長,開枝散葉。
當然,當務之急還是要正視DeepSeek的成績,既不拔高,也不誤導。必須明晰,DeepSeek的低成本並不意味着算力不重要,AI發展高質量算力是基礎條件,沒有算力的支撐和保障,再高效的算法都將面臨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DeepSeek並沒有改變AI發展的進程圖,反而拓寬了全球AI領域的發展路徑,即人們可以用更節約的方法最大化算力算法和數據訓練。
同時,DeepSeek的高性價比再次證明開放是創新發展的另一個必備條件。要摒棄一種隱約可見的誤導,那就是認爲DeepSeek取得的成績證明中國可以走出獨立的AI發展之路,這一判定是一種典型的誤導,要知道DeepSeek是全球創新競合的產物,沒有一個國家能閉合出一個先進的AI產業。DeepSeek在全球AI領域產生的衝擊,並非零和博弈,OpenAI、微軟、亞馬遜、英偉達等對DeepSeek轉向的開放包容態度,就清晰表明,DeepSeek的成績是全球AI產業的進步,中國AI產業唯有排除萬難,積極尋求任何可能的全球AI合作機會,用開放包容的信念去衝破分隔行爲,中國AI產業才能保證不掉隊。
安得病身生羽翼,長隨沙鳥自由飛。當前中國AI行業發展面臨着被隔阻的不利環境,DeepSeek展現出的創新風采,展示出的是中國創新力量不屈不撓的進取,是一種在有限的條件下衝破隔阻的信念,是積極參與全球AI大合唱的堅定決心。DeepSeek的創新爲世界接受,理應成爲中國創新力量在AI領域不可或缺的明證,以及中國創新者參與全球AI合作發展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