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越開放越健康越能凝聚信心

堅定開放信念,歡迎國際資本回歸,中國再次作出真誠的允諾。

23日,以“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爲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高朋滿座,750名各類代表參會,其中21個國家的86位跨國企業的正式代表亮相論壇,探尋相互成就的可行之途。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將注重加大政策力度與激發市場力量相結合,一方面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另一方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着力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爲各類經營主體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對企業創新創造的政策支持,增強發展內在驅動力。

更爲重要的是,他向全世界發出了高水平開放的真誠邀請和承諾,“當今世界經濟碎片化加劇、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更需要國家開放市場、企業共享資源,攜手抵禦風險挑戰、實現共同繁榮”“將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合作,倡導國際通行規則下的公平競爭,維護自由貿易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等”,希望企業家們做全球化的堅定維護者、推動者,齊心協力、精誠合作,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

開放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前提。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尤其是蒙受關稅要挾猛烈衝擊的當下,中國積極推動高水平開放,擁抱自由貿易,詮釋國際發展繁榮只能靠開放、靠合作,向全球自由貿易者發出了最誠摯的邀約、最明晰的表達。

當前全球局勢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至少兩個層面:一是全球經濟正從短缺經濟中走出來,買方市場是全球經濟的主要特徵,一是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商品等正在成爲持續服務的載體,越來越多的全球經濟附加值聚集到服務貿易環節,而非生產製造環節。

這些變化意味着一國一地的市場厚度、深度,纔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主導力量,這使得美國認爲自己有了主動向其所有貿易伙伴挑起關稅戰的底氣,因爲買方市場格局下,關稅戰給美國帶來的成本要低於其貿易對手,使其具有較強轉嫁成本的能力。

爲此,當前高水平開放的要義,不僅是擴大市場準入,營造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公平競爭環境,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開權利在市場的自由運行空間,拓寬國內市場的廣度、深度和厚度,讓國內市場對各所有制企業和各類資本都具備強大吸引力。。

這就要求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清除妨礙市場主體自由馳騁的體制機制問題,並真正讓市場主體可感可得,不僅僅是有求必應,更重要的是在高可置信空間內,權力運行軌跡的可控邊界,即無事不擾。

這是因爲唯有權在法下的法治,才能真正給予市場主體一致性預期和安全性保障,才能爲企業進行跨期投資提供堅實保障,同時也才能讓消費者願意釋放自身的真實顯示偏好。因此,國內市場的巨大潛能才能讓各大市場主體唾手可得,經濟內循環才能實現有效閉環。

同時,高水平開放不僅基於供給側,更應一視同仁地作用於需求側,不僅營造優良的生產型營商環境,而且還需要營造優良的消費型營商環境。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義,不僅是要提高中國先進的產業鏈供應鏈供給能力,更應該將重點逐漸放到高水平開發國內市場潛力上來,真正讓消費者願意表達真實顯示偏好,真正提高國內市場的價格傳導信號和資源配置能力,提高中國市場的需求偏好捕捉能力和邊際定價能力。

必須指出,市場力量是生產力的燈塔,一國一地市場的敏感性越強,對企業的吸引力就越大。市場力量是創造新需求的能力,這種新需求的本質是創造新的敘事結構以滿足人們的真實顯示偏好,即創新創業是對需求的敏感性感知,而非閉門造車的幻覺。

因此,通過引入集體訴訟、辯方舉證等制度,營造良好的消費型營商環境,用制度激勵消費者釋放高質量的偏好信息,儘可能減少市場主體爲維護合法權益而向市場釋放噪聲,高質量開放才能真正實現從“心”出發。

開放頂門眼,遍界不能藏。開放是交易的交響樂,改革和開放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讓所有市場主體打開心扉,盡情釋放各自的個性化訴求,爲市場圍繞市場主體各自的合法權益探索各種可能性組合。因此,經濟發展遵循着越開放就越自由,越自由就越健康,並越能凝聚信心,國際資本的迴歸自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