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量管制...民眾貸不到房貸 卻便宜了政府和公營事業?
央行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理政策,遭質疑民衆貸不到房貸,卻便宜了政府和公營事業?。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融圈人士透露,爲了因應央行的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銀行不得不爭取承作更多的地方政府或公營事業貸款,結果竟然因此壓低了這些機構的貸款利率,反而使地方政府或公營事業在這波民衆的房貸荒當中,意外「漁翁得利」。
現在全體銀行面臨的房貸總量管制,主要有二種,除了金管會因應銀行法第72條之2,要求不動產放款比重不能超過存款總量的30%之外,還有另一個央行在去年第三季新加入的總量管制要求,該管制是以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銀行總放款量一定比重來進行,據悉該比重大約訂在40%,又稱之爲央行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管理」。
銀行業者私下指出,比起銀行法第72條之2的總量管制,央行的這套總量管制,讓銀行更爲頭大,甚至即使銀行的不動產放款距離總存款的3成上限比重還有空間可承作,但卡在央行的總量管制,卻動彈不得,民衆已因此而貸不到房貸,即使排隊也大排長龍三、四個月之久。
這些早已引起外界議論紛紛,現在金融圈再傳出民衆的房貸荒卻便宜了政府及公營事業,爲什麼呢?原來,原因出在央行必須把「分母」的總放款量作大,才能再擠出更多可承作房貸的空間,這時政府和公營事業貸款成爲各大型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
不具名的銀行業者透露,各大銀行競逐政府和公營事業貸款,因此使得各地方政府及各公營事業的貸款利率直線下降,倘若以包括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六都爲例,觀察這些地方政府的放款得標利率,上半年的銀行得標利率約在1.78%至1.82%,但到了下半年,利率行情已降至1.74%左右,才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利率降幅就如此之大,可見各銀行競標公部門放款之激烈。
金融圈人士形容,這等於「肥了政府、瘦了民衆」,民衆對房貸需求恐急,政府及公營事業卻因爲央行推動的集中度管理,不但能貸到更多錢,而且利率還更低,這是因爲很多大型銀行唯有把「分母」,也就是總放款量作大,才能擠出更多的不動產放款空間。現在央行9月理監事會議召開在即,由於央行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總量管理,已衍生出諸多的後遺症,因此是否在理監事會議上就會進行檢討,或作出鬆綁措施,已受金融圈高度矚目。
至於最有可能的鬆綁方式,將爲金管會已採取的對銀行法第72條之2排除都更及危老在計算範圍之列的作法,央行也比照在放款集中度總量管制的計算時,也予以排除,至於都更危老所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是否能「等量」排除在計算範圍之內,據悉央行亦有在評估,答案最快將在本次理監事會議之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