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析 穩定幣和電支代幣異同
央行指出,穩定幣爲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所發行,向不特定大衆吸收資金,與現行電子支付的儲值款項,爲來自不特定用戶所繳存資金的作法類似,且均作爲支付用途,穩定幣性質類似我國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的代幣化,但可在虛擬市場作爲交易媒介,現行悠遊卡、一卡通等電支尚無此項功能。
央行認爲,新臺幣穩定幣是與新臺幣價值連結,大衆須透過金融機構存款,將新臺幣兌換成新臺幣穩定幣,以新臺幣穩定幣進入虛擬市場作爲交易媒介,新臺幣穩定幣亦可透過贖回機制換成新臺幣存入金融機構存款帳戶。此種新臺幣穩定幣與新臺幣間1:1的兌換及贖回機制,可串聯金融體系與虛擬市場運作。
目前虛擬市場以新臺幣計價的虛擬資產不多,因此發行新臺幣穩定幣作爲新臺幣計價虛擬資產的交易媒介,需求不大。我國支付體系相當完整,已有信用卡、金融卡、銀行存款及電支等多元支付工具,並提供即時支付、收費低等便捷的支付服務,新臺幣穩定幣作爲支付工具對國內支付體系的影響應有限。
新臺幣穩定幣發行人須提撥高流動性的準備資產,且不得支付任何形式的利息或收益,加上新臺幣非國際貨幣,大衆持有新臺幣穩定幣的誘因較低,對國內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影響有限。
但穩定幣作爲虛擬市場的交易媒介,需求將隨國人對虛擬資產的投資需求而增加;加上穩定幣可點對點(P2P)直接支付,速度快、成本低且可24小時交易,若發行新臺幣穩定幣,一般認爲可提升虛擬市場交易效率,也可能成爲實體經濟的支付工具,例如進行各類消費支付及用戶間的轉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