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人大:以法治之力 守護萬億之城的美麗“綠裝”

春季是森林火災高發期。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黨委工作重心在哪裡、人大力量就匯聚到哪裡,深入開展《煙臺市森林防火條例》執法檢查,夯實法治保障,助推“硬核”戰備,守護森林資源,讓煙臺這座萬億之城的生態步履愈發鏗鏘。

把牢預防先導地位

預防爲主是《煙臺市森林防火條例》的重要原則,也是此次執法檢查的重中之重。“您已進入林區,請勿攜帶火種……”在招遠森林防火監控中心,執法檢查組注意到:只要有行人車輛經過監測點位,警示語音便響徹耳畔,提醒野外用火的危險性,同時對林區進行全天候動態監測。“像這樣的智能監控系統,全市重點林區、國有林場都有安裝,這些系統不僅具備自動感應播報功能,一旦發生火情,還能自動定位、自動告警,爲森林築起一道防火牆。”煙臺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圍繞織密森林“防火牆”,煙臺市從理順機制、壓實責任入手,恢復市縣兩級林業部門獨立設置,建強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實行指揮部辦公室實體化運行,結合落實林長制完善市縣鄉村直至山頭的“五級”包保責任體系,實施鎮級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重點問題掛牌督辦,以“責任制”促“林長治”。

狠抓基礎能力建設

峰巒綿延,林深谷幽,這裡是膠東半島生態屏障——昆嵛山。儘管山裡春寒襲人,仍擋不住保護區森林消防大隊的訓練熱情,滅火機具實操演練開展得熱火朝天。“當前進山踏青和林內施工作業人員越來越多,保護區森林防滅火的壓力也在增大。”大隊負責人告訴執法檢查組,隊伍從實戰需要出發,一方面狠抓練兵備戰、提質強能,另一方面強化靠前駐防、機動巡山,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狀態,確保第一時間處置火情、制止違規用火行爲。

除加強隊伍建設、優化力量部署外,防火道、蓄水池、應急通信等基礎設施短板也在逐步補齊。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市縣兩級森林消防專業隊伍16支,均配備運兵車、串聯水泵、滅火水槍等高效裝備,建成防火道路7762公里、水源設施5427個、遠程視頻監控點659處,森林防火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突出科技創新賦能

“起飛!”在棲霞國有牙山林場,隨着操作指令下達,一架無人機頓時騰空而起,茂密的山林、清澈的河庫、和美的村落隨即呈現在地面的後臺屏幕上。這是執法檢查組深入現場看到的一幕。牙山林場總面積8000餘畝,主峰海拔806米,森林覆蓋率達95%,一山踏兩鎮,林情複雜。進入森林防火期後,牙山林場在加密地面巡護頻次的同時,充分發揮科技作用,利用無人機開展空中監測,形成“上下貫通、空地一體”的佈防格局。

爲放大“組合拳”效應,煙臺市把建強基礎能力、夯實科技支撐作爲長遠之計,依託衛星遙感、航空巡查、視頻監控、塔臺瞭望、地面巡護等手段,深化融合集成,加強力量協同,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立體化防控體系,打出漂亮的火源管控、隱患整治“主動仗”。

檢查中,代表們沉到一線,既看成績更找不足,聚焦工作機制優化不夠、全民防火意識不強、防滅火隊伍待遇不高、個別條款不適應新情況等突出問題,析原因、提建議、促整改,有效發揮條例在全市森林防滅火方面的保障作用。

青山常翠,守護爲要。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做好監督“後半篇”文章,推進執法檢查成果轉化,加快森林防滅火工作朝着智能化、精細化、社會化方向轉型,讓綠色成爲城市的永恆底色。

(通訊員 徐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