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瘦瘦針」可降罹癌風險17% 醫:對卵巢癌最顯著
▲俗稱瘦瘦針的胰妥贊(Ozempic),屬GLP-1受體促效劑,最新研究發現這類藥物可降低使用者罹癌風險。(圖/達志/美聯社)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該如何健康瘦身,一直備受民衆關注,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提到,臺灣每3名成年人有1人過重或肥胖,且肥胖與至少13種癌症高度相關,而根據最新研究,俗稱「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可使肥胖、過重成人的癌症風險下降17%,卵巢癌降幅更可達47%。
在臉書粉專「廖繼鼎醫師 出神入化的癌症治療」中,廖繼鼎指出,肥胖已被證實與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肝癌、胰臟癌等疾病有關,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及荷爾蒙失衡,都是增加癌變的重要原因。
針對瘦瘦針,廖繼鼎寫道,最早爲糖尿病藥物,2014年獲美國FDA覈准用於慢性體重管理,其可增加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並延緩胃排空、降低食慾,減重與血糖控制效果顯著。
廖繼鼎分享,一名55歲女性BMI超過30,因母親曾罹患乳癌,心生恐懼,曾嘗試多種減重方式,均宣告失敗,後經醫師評估,開始使用瘦瘦針,一年內體重下降15公斤,血糖也變得穩定,精神狀態亦改善。
對於瘦瘦針在減重之外的效果,廖繼鼎指出,根據今年8月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JAMA Oncology》的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研究團隊分析美國逾8.6萬名超重或肥胖成年人,發現使用瘦瘦針可使整體癌症風險下降17%,其中子宮內膜癌下降25%,腦膜瘤下降31%,卵巢癌下降47%,顯示此藥可能具備潛在的抗癌效益。
不過,研究同時觀察到腎癌風險略有上升趨勢,也引發醫師關注,對此廖繼鼎提醒,65歲以下、BMI介於27至29.9的患者,建議更密切追蹤腎功能。
廖繼鼎強調,此研究無法區分抗癌效果究竟來自藥物本身,還是單純因體重下降所致,且癌症的發展需要長達10至20年,目前仍缺乏長期數據支持。
廖繼鼎提醒,瘦瘦針確實展現減重與抗癌優勢,但用藥前務必與醫師詳談個人病史與家族史,並定期追蹤,才能在安全下獲得最大效益。